【摘 要】
:
研究暗期前短暂远红光处理对南瓜幼苗生长形态、组织细胞形态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该技术在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为远红光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南瓜品种‘日本雪松’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暗期前给予2(T1)、4(T2)、6(T3)、8(T4)、10(T5)和12(T6)mmol·m-2·d-1的远红光处理,以无远红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植株生长形态下胚轴细胞形态以及生长素(IAA)、玉米素(Z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201205-2); 陕西省农业厅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项目(NYKJ-2018-YL22);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2017—TS-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暗期前短暂远红光处理对南瓜幼苗生长形态、组织细胞形态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该技术在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为远红光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南瓜品种‘日本雪松’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暗期前给予2(T1)、4(T2)、6(T3)、8(T4)、10(T5)和12(T6)mmol·m-2·d-1的远红光处理,以无远红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植株生长形态下胚轴细胞形态以及生长素(IAA)、玉米素(ZT)、赤霉素(GA3)与油菜素内酯(BR)含量。在暗期短时外施远红光能显著提高南瓜幼苗下胚轴长度和株高,对植株茎粗,地上、地下部干/鲜重无显著影响;2、4、6、8、10和12 mmol·m-2·d-1远红光处理的下胚轴薄壁细胞轴向长度分别比CK显著增加34.6%、20.7%、31.3%、25.6%、32.8%和20.9%;下胚轴厚角组织厚度分别比CK显著增加19.6%、22.4%、21.2%、23.9%、19.6%和28%;经暗期前远红光处理后,南瓜幼苗根中生长素(IAA)含量,下胚轴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含量,子叶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油菜素内酯(BR)含量以及真叶中生长素(IAA)与油菜素内酯(BR)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暗期前短时远红光处理可能通过提高激素含量,进而改变细胞形态,促进下胚轴伸长生长。为了进一步探索生长素在暗前远红光处理介导的南瓜下胚轴伸长中的作用,我们采用了转录组与代谢组的方法,鉴定南瓜下胚轴内差异代谢物与差异基因。发现暗前远红光处理后,与生长素合成,运输,代谢以及下游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生长素生物合成前体色氨酸和吲哚的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相关试验,发现暗前远红光处理后,南瓜下胚轴长度、下胚轴薄壁细胞大小以及植株IAA水平显著增加,但施加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1-N-naphthylphthalamic acid,下文简称NPA)后抵消了该以上效应。这表明,生长素是暗前远红光介导的南瓜下胚轴伸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根据前部分试验探究,我们设计了光谱准确,使用方便,轻巧的新型远红补光灯,并采用莴笋与茼蒿于试验基地温室内进行暗前远红光处理,通过测定其产量与品质的变化,以验证该灯板的使用功能,并探究暗前远红光处理在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价值。采用莴笋品种“红叶莴笋”和茼蒿品种“小叶茼蒿”为试验材料,于温室内栽培并进行暗前远红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经所设计灯板的暗前远红光处理后,茼蒿与莴笋株高分别显著增加了17.9%和19.2%,暗前远红光导致茼蒿地上部分显著鲜重增加,但显著减少了莴笋地上部分干鲜重。莴笋与茼蒿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暗前远红光处理后显著降低,而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茼蒿植株内纤维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与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变化。这说明,所设计远红光补光灯效果优良,通过该灯板进行暗前远红光处理,对于设施蔬菜生产栽培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还需更多试验探究以保证蔬菜产量与品质。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人工林恢复,生长的关键因素。探究人工林水分利用方式、效率以及生长承载力是有效利用水分,恢复生态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植被可持续恢复和发挥生态功能的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本研究选取安塞五里湾流域人工栽植恢复19a的山杏、沙棘、油松、杨树、刺槐、刺槐山桃和刺槐山杏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0?100 cm,稳定性氧同位素的垂直分布和不同土层对林地的贡献率;通过Bi
本试验对户太八号、阳光玫瑰、摩尔多瓦、早夏无核、着色香、红巴拉多、辽峰、黑巴拉多、美人指、金手指、早生内玛斯、醉金香、滕稔、无核白鸡心、巨玫瑰十五个品种进行为期两年的观察,探究其在杨凌的适应性,研究不同留穗尖长度对葡萄果实品质和工作效率的影响、GA3和CPPU对着色香无核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外源GR24对葡萄夏芽萌发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整穗、副梢管理为省力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葡萄
目前,栽培模式不合理,品种结构单一是制约我国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品种选育与评价、选择适宜矮化密植砧穗组合对促进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优系‘9712’和‘全红早酥’为试材,以‘早酥’、‘六月酥’、‘红早酥’为对照,进行植物学性状、主要农艺性状、果实品质、耐贮性和抗病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评价7年生砧穗组合的适应性,比较‘杜梨+青矮系’和‘云南榅桲+哈代
大白菜是原产于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进行大白菜自交系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研究对推动大白菜杂种优势应用、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意义。快速对优良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对新品种推广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65份大白菜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的基础上,采用半轮配法设计,对12份炮弹形大白菜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并利用SSR标记构建12份亲本自交系的DNA指纹图谱。利用SSR标记技术对优良杂交
甜瓜(Cucumis melo)是我国重要的园艺栽培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夏秋季高温极端天气频发,我国设施甜瓜栽培主要在春季和秋季,春季栽培大棚内温度后期高,秋季前期高,这对甜瓜苗期和开花坐果期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最终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高温胁迫严重影响设施甜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甜瓜耐热性,缓解高温胁迫对甜瓜的不利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解决高温胁迫的主要措施为利用各种
‘翠香’猕猴桃是陕西特色中早熟猕猴桃品种,其风味佳、种植管理简单而受市场欢迎。但‘翠香’果实本身不耐长期贮藏,在0℃条件下,贮藏时间超过3个月,不仅果实品质显著下降,而且货架期冷害严重,这已成为影响‘翠香’猕猴桃贮藏保鲜的产业问题。动态气调保鲜方法在保持采后产品贮藏品质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现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其他果蔬的贮藏保鲜,但在我国猕猴桃贮藏上并未见有关动态气调的报道。本试验以‘翠香’猕猴桃为试
苹果是世界重要的温带果树之一,苹果生产在世界水果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上苹果生产第一大国,但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过量而有机肥投入不足的现象,使果园土壤质量差、肥力低,导致树体营养供应不足,影响了苹果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以5年生‘蜜脆’苹果为材料,采用条沟施肥的方法,设置有机肥替代化肥组、商品有机肥配施组和不同有机肥配施组三组不同的施肥方案,通过分析叶片生长与营养水平、果实品质及土壤营养水平
苹果(Malus domestica)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果树之一,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钙元素是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矿质元素之一,缺钙会引起苹果果实细胞膜功能受损,导致细胞代谢失调,引起苹果果实的生理失调症如苦痘病、水心病和痘斑病等,对果实品质有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洛川‘蜜脆’、‘长富2号’、‘秦脆’、‘粉红女士’和‘红露’5个不同品种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L.)侵染引起的土传性病害,直接致使根部肿大,地上部生长不良,具有传播范围广,危害污染性强,严重制约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外源物诱导植株提升抗病性具有广谱性强、防治效果稳定、绿色安全等特点,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研究发现褪黑素(Melatonin,MT)可以参与植物多种生理活动,在提高植物病害抗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导致‘天工翠玉’葡萄自根树表现出结果枝率较低,产量偏低、果实易遭日(气)灼、果实较软、果实品质稍低、耐热性差等问题。而一些砧木品种却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生长和结果等都表现良好。本研究以16种砧木嫁接‘天工翠玉’葡萄为试材,‘天工翠玉’自根树为对照,测定植株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耐热性等多项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筛选出优良砧穗组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