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问题愈发凸现。主要表现为:城市雨水内涝频发;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径流污染严重等。山地城市由于地势复杂且多陡坡,降雨雨峰靠前,雨型急促,径流汇集时间短,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强烈,雨水问题更加突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平原城市有所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系、径流现状等实际情况,以地形高差为动力,优化各类低影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三峡库区水循环演变机制与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2017YFC0404700)中的课题4:山地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洪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YFC04047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问题愈发凸现。主要表现为:城市雨水内涝频发;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径流污染严重等。山地城市由于地势复杂且多陡坡,降雨雨峰靠前,雨型急促,径流汇集时间短,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强烈,雨水问题更加突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平原城市有所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系、径流现状等实际情况,以地形高差为动力,优化各类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的流程组合,依山就势将多种海绵技术进行集成,有效实现山地城市径流污染和水量调控。论文通过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悦来新城生态保育区内的两组面源污染与水量调控集成技术(阶梯式人工湿地集成技术和雨水花园-植草沟集成技术)运行效果进行持续监测,研究了山地城市的集成技术对径流水质控制和水量削减的效果,获得了相关技术的最佳设计参数,为山地城市雨水管理集成技术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阶梯式人工湿地集成技术径流控制效果及设计参数分析1)集成技术的峰值削减率、径流总量削减率、洪峰延滞时间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降雨量为12.26 mm、15.40mm、22.69mm、57.33mm的降雨,径流总量削减率分别为82.67%、67.76%、58.15%、51.32%;梯田湿地的容积越大,径流的总量削减率和峰值削减率越大,对于容积为105m3、123m3、146m3、240m3的梯田湿地,径流总量削减率平均值分别为11.81%、13.66%、15.36%、27.12%;2)随着降雨量的增大,集成技术中各污染物EMC削减率沿程递减,一阶梯田湿地对各污染物的EMC削减效果最好,EMC削减率的平均值为36.92%;在服务面积比为1:12时,一阶、二阶、三阶、四阶梯田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0.15~0.67 d、0.16~0.56 d、0.73~1.07 d、1.59~2.53 d;集成技术处理轻污染的降雨径流时,设置3~4阶梯田湿地较合适。(2)雨水花园-植草沟集成技术径流控制效果及设计参数分析1)植草沟峰值削减率和径流总量削减率均随着纵坡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若要使该段植草沟的径流总量削减率达到80~85%,则所需植草沟的长度为89.81~95.81m;2)集成技术对各污染物的EMC削减率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降低,在不同降雨量下,SS的EMC削减率平均值约为80%;在服务面积比为1:10时,当雨水花园1、2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0 h和16 h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植草沟纵坡坡度对道路径流污染物削减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坡度越大,污染物去除效果越差;SS和TP的EMC削减率均随着植草沟的长度增加呈现指数型增长。
其他文献
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各个城市的通病。交通拥堵带来行驶速度变慢、出行时间增加的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经济损失。智能交通系统ITS可以根据现有的交通设施合理分配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缓解路网交通拥堵。因此,本文研究ITS核心部分的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DTA以及相应的求解算法,以减少出行费用、加强道路通行效益,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解决方案,因而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分析了
断面流量是描述高速公路交通状态的重要参数,对其进行有效估计预测,不仅有利于交管部门进行交通设施配置和交通诱导管制,还有利于公众出行路径选择。目前关于断面流量的研究大多以交通检测设备所在断面为研究对象,由于现有交通检测设备分布稀疏,研究断面范围有限;而使用收费数据对断面流量进行估计的研究主要基于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时效性过低。因此,若能合理利用这两类数据源,将可望对高速公路主线断面流量进行更为全面更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汽车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也为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便利,汽车被盗事件频繁发生,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很多汽车防盗技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第四代IMMO(Immobilizer)汽车防盗控制器。汽车的高生产量和高销售量意味着需要大批量生产汽车防盗控制器,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因生产工艺、电子元器件损坏等原因带来的次品问题,这
建筑节能是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之一。我国建筑能耗总量的40%左右是建筑的供暖和空调能耗,迫切需要开发节能环保的空调和供暖方式。地热能是一种分布广泛、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良好的空调和供暖方式。对于地源热泵系统而言,在冷热负荷不平衡地区(如重庆地区)存在土壤热失衡问题,即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向周围土壤的散热量远大于冬季从周围土壤的吸热量,从而导致土壤温度呈逐年升高趋
星际分子的发现推动了天体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更深入认识星云及恒星环境的演变过程、生命起源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目前,已经探测到约有200种不同种类的星际分子,包括链状和环状分子,离子,自由基等。最近探测到的苯和苯甲腈分子激励天文学家对潜在芳香类星际分子的探索。复杂星际分子的探测成为天文学家关注的热点。目前利用转动跃迁谱线指导射电望远镜观测认证星际空间的分子,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手段。本论文主要对三个含苯环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区域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兴建以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自2003年起,中国明显加快了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跨区域重大工程往往涉及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和利益分配,易引起跨区域冲突。高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亦然。高铁建设发展十余载,由高铁走线、设站而引发的“高铁争夺战”在国内多地不断发生,冲突愈演愈烈,增加了高铁的跨区域治理难度。基于此背景,探究“高铁争夺战”的演化机理并提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向海外继续发展破开新窗口,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遇。铁路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设施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内产能输出与国际扩展发展的任务与责任。近年来,随着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海外铁路项目进阶形成投建营为一体的项目投资模式,以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随着投资模式中企业责任板块的扩展与项目生命周期的拉长,将形成更加复杂的风险局面;同时海外环境的特殊性,将耦合其他风
本文基于团队对于框支短肢剪力墙梁式加腋转换结构的研究,通过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框支短肢剪力墙梁式加腋转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拟得到在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转换层位置及短肢剪力墙设置情况对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的具体分析如下:(1)对转换层位置位于3、4、5层的框支短肢剪力墙梁式加腋转换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弹性时程分析,从结构的模态信息、层间位移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一直以来地质灾害频发,滑坡就是其中一种很常见的地质灾害。双排抗滑桩由于具有布置灵活、抗滑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滑坡治理中,但双排抗滑桩的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复杂、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桩间距、排间距等因素对双排抗滑桩桩土作用机理的影响。本文基于近年来逐步成熟的透明土试验技术进行双排抗滑桩室内模型试验,利用透明土便于直观观测土体内部位移场的优
地震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灾害影响的地质运动,断层失稳是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但也存在一个孕育发展的过程,并非毫无征兆的突然发生,从现代力学观点看,断层失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断层蠕动,即缓慢平稳地滑动;另一种为粘滑,即断层先稳定互锁然后突然滑动,再稳定互锁和突然滑动这样一种周而复始发生的行为。粘滑一词自1966年Byelee和Brace将其作为浅源地震的一种形成机理提出后,便引起了该领域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