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半胱氨酸对产乙醇杆菌YUAN-3产氢和生长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物制氢技术已经走上工业化的道路,随着生物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能够提高产氢系统产氢能力的影响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会促进产氢产乙醇杆菌B49的产氢能力。产乙醇杆菌YUAN-3 (Ethanoligens harbinense)是本实验室从生物制氢反应器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自凝集能力的高效产氢菌种,不仅为阐述氢醇共生产代谢机制和细菌自凝集机理提供模式菌株,而且在实际工程中通过投加YUAN-3的生物强化技术,进行群落结构快速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产氢效率。为进一步提高产氢系统的产氢能力,扩大YUAN-3的应用范围,本论文展开了L-半胱氨酸对YUAN-3影响的研究。论文通过考察间歇产氢实验和连续产氢实验两种培养模式下不同L-半胱氨酸浓度对YUAN-3的影响。全面分析了L-半胱氨酸对YUAN-3产氢、生长和凝集能力的影响。在间歇产氢实验中,考察的L-半胱氨酸浓度范围为0~2.0g/。L-半胱氨酸在接种初期就可以提供给系统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加快YUAN-3产氢发酵系统稳定,快速进入生长期,表现出较高的产氢量和生长量。L-半胱氨酸促进YUAN-3产氢的最佳浓度值为0.8g/L。此时YUAN-3的比产氢率为2.93 molH2/mol-glucose,而不添加L-半胱氨酸的情况下,YUAN-3的比产氢率仅为0.61 molH2/mol glucose。L-半胱氨酸浓度在0.8 g/L~ 2.0 g/L范围内更利于YUAN-3的生长而不是产氢。同时L-半胱氨酸会对自凝集细菌YUAN-3的凝集能力产生影响,在L-半胱氨酸浓度位于0.5g/L ~ 2.0g/L的时候,YUAN-3凝集能力稳定。纯菌种的连续产氢实验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样对实际工程也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投加YUAN-3的进行产氢系统的生物强化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面临的生物量保持难的问题。在连续产氢实验中,浓度范围为0~0.2g/L的L-半胱氨酸浓度对YUAN-3连续产氢过程的影响。在连续产氢工艺中,通过添加0.2g/L的L-半胱氨酸可以获得YUAN-3产氢的快速启动以及提高发酵系统的稳定能力,在发酵72h之后就进入了高效产氢阶段,比产氢率达到1.70 molH2/molglucose,在144h的时候达到最大值1.88 molH2/molglucose。不添加L-半胱氨酸YUAN-3在192h达到比产氢率最大值1.81 molH2/molglucose。
其他文献
结合脱硝工程现场调试情况,总结SCR脱硝系统调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SCR脱硝系统氨气流量自动化的优化控制提出更有效的方法,期望为以后的脱硝调试自动化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目的建立在酸性条件下 ,力蜚能胶囊中含铁量的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 ,以NuoleosilODS柱 (2 5 0mm× 4 .6mm ,10μm)为固定相 ,流动相为乙腈 -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 (6∶94 ) ,
随着人与土地矛盾的日益激烈,房屋建筑朝着更高更多的方向发展,地下防水工作也就显得日益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地下防水工程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本文就地下防水工程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到2011年11月间45例严重肝脏外伤手术病例,其中按AAST分级Ⅲ级15例,Ⅳ级21例,Ⅴ级9例;
智能制造将成为我国实现"大国崛起"的关键一环。为了实现这一蓝图,我国现阶段应当主要通过政策而非法律的方式推动其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应当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公私
目的:评价健择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健择800mg/m2,静脉滴点,第1、8、15天;顺铂30mg/m2,静脉滴点,第1~3天,每28天为一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周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
在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回暖、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借此机会,不断拓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孟子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把伦理道德纳进政治构建之中,形成独特的政治道德观。其根本原则是为政以德,重要特征是民贵君轻,基本要求是仁政惠民,重要前提是修德立身。挖掘
贵州岩溶石漠化的形成,影响因素很多,从大的尺度上观察和分析,主要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诸如岩性条件、地貌类型、地下水埋深、人类活动强度等各种内、外因子。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