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由于成熟心肌细胞不能够自我复制,因此,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时,受损后的心肌细胞不能再生,导致心肌细胞丢失,心脏功能下降。1994年,Soonpaa首次发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成年小鼠发生梗死的心肌中,能够存活并且能够限制疤痕发展及预防梗塞后心衰的发生,提示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解决心肌损伤后的修复的重要手段。干细胞移植作为心肌再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可以用于心肌修复的细胞来源颇多,包括骨骼肌细胞、胚胎干细胞、胎儿心肌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等。其中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较容易从自体成年骨髓中获得,且易于体外扩增,自体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也无伦理问题。因此,近几年国内外对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进行了动物和临床试验。然而,要进行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移植治疗,首要问题是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本身特性,其分化的潜能,分化的特点有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部分着重研究了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SCs,rMSCs)的基本特性和其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及分化条件,为临床进行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细胞移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参考。目的:明确MS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探讨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以及影响因素,探索最佳的体外诱导分化条件,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周龄(约100g)Sprague-Dawlay(SD)大鼠,经麻醉后,从股骨和胫骨骨髓中分离、提纯、扩增rMSCs。分别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传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