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最佳手术时机,提高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影像学或超声证实的22例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的一些特点。结果22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9例。患有高血压,房颤,心瓣膜病,糖尿病等导致栓塞和/或血栓形成的基础疾病14例。患者全部伴有腹痛,停止排气、排便4例,血便9例,恶心、呕吐7例。全部患者腹部有压痛,18例有不同程度的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其中包括3例表现为板状腹体征。17例行腹腔穿刺检查,其中13例抽出血性腹水。22例行超声及X线检查,1例行CT检查,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行手术,其中3例死亡或因失去治疗时机而放弃继续治疗自动出院。5例行溶栓、抗凝等保守治疗,其中1例死亡。患者病情进展快,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麻痹等急腹症表现。22例患者中6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急性胰腺炎等常见急腹症。结论(1)DSA、CT及超声检查是诊断缺血性肠疾病的良好手段,超声、CT更加直接、迅速、方便。(2)WBC升高至20.0×109/ L,同时伴有腹痛、血便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若辅助检查提示肠壁增厚,则肠管坏死范围较大。(3)缺血性肠疾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病情进展快,后果严重。(4)有明显的相关因素,与患者高龄、高血压、心房纤维颤动、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肝硬化有较高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