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枯萎病(banana wilt)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引起的土传性维管束病害。世界上大多数香蕉生产国均有此病害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这种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且传播方式广,给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传统的防治手段如抗病育种和化学防治,均不能很好的防治此病害。因此,生物防治香蕉枯萎病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香蕉健株、病株的土壤、根围、假茎围、叶围、根内、球茎内、假茎内及叶内等八个生境中分离到539株细菌。以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1号、4号生理小种为指示菌,筛选出了69株具有颉颃作用的细菌菌株,其中,分离自土壤的细菌具有颉颃作用的数目最多。同时我们对所有的539株菌株进行了产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及产嗜铁素和吲哚乙酸活性的测定,根围和根内的细菌具有较好的酶活性。根据离体活性试验的结果,我们筛选出了177株细菌菌株进行赋值评估,并对其16S rDNA限制性酶切图谱(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和基因组DNA的BOX-PC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赋值和聚类分析的结果,选择了20株菌进行温室试验。在温室定殖试验中,Burkholderia sp.5BS21在香蕉根围的定殖力最强,接种60天后的定殖量达到4.45×106CFU/g fw,其他菌株在香蕉根围的定殖量也在103CFU/gfw以上。温室防效试验中,20株菌都不同程度的控制了香蕉枯萎病的发生,防效为38.64-84.09%, Enterobacter sp.3BJN7的防效最为显著。此外,这20株菌还能够促进香蕉的生长,生物量增加为15.29-64.73%。相关性分析显示,菌株的温室防效与平板活性和定殖能力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7。最终,5株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BS12, Burkholderia sp.5BS21, Serratia marcescens2BGN4, Stenotrophomonas sp.2BQN19, Enterobacter sp.3BJN7被筛选出来进行田间试验,5株菌均表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29.58-69.65%,Burkholderiasp.5BS21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显示,菌株的田间防效与菌株的平板活性和定殖能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7。另外,本文还对生物农药“蔬得康”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蔬得康”对由香蕉枯萎病1号、4号生理小种引起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效为76.19-86.67%,防效显著。促生试验显示,“蔬得康”能够有效促进植株生长,植株生物量增加达到了6.42-24.32%,株高增量为4.97-14.85%,茎围增量达3.05-14.29%。在广东省东莞市、珠海市两地的大田试验中,“蔬得康”在抽蕾期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1.54%,57.15%,病害严重度显著低于化学对照和空白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