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词是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如“头、手、脚”等,这些词为人们所熟知。细读莎剧时,不难发现,莎翁作为语言大师,他在其作品中应用了夸张、重复等写作手法,其中隐喻也是增添莎剧色彩的手法之一。此外,莎剧中的许多隐喻与人体词有关,这些人体词在莎剧的隐喻中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也给戏剧增添了幽默、讽刺、委婉等效果,因此理解这些人体词的内涵,对准确把握莎翁所想表达的意思是十分重要。虽然目前莎剧中的隐喻得到了关注,但是对莎剧中人体隐喻的研究却几乎处于空白;另外,作者还发现现有译本对这些人体隐喻翻译的不足。并且,随着隐喻理论的发展,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翻译也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一种认知方式。这为研究莎剧中的人体隐喻及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本文从认知隐喻视角,对莎剧中的人体词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透彻理解人体隐喻后,对其提出更加恰当的翻译方法、策略。本文利用隐喻视角,主要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选取人体隐喻语料,并穿插其他剧本的语料;根据映射模式对语料进行分类分析,讨论人体隐喻的修辞及认知功能,说明人体隐喻对莎剧的重要性,并提出影响人体隐喻的文化因素。这样,译者在翻译莎剧时会对人体隐喻予以重视。此外,本文通过对比卞之琳、梁实秋和朱生豪的译文,指出当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认知隐喻视角出发,在认知翻译模式的指导下阐释了人体隐喻的认知及翻译过程。最后,根据对人体词认知的异同提出了相应的三大翻译策略:一,映射对等与直译;二,映射偏移与喻体转换;三,映射不同与意译。本研究认为,隐喻作为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人体隐喻对莎剧的理解又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认知隐喻视角对人体词进行分析,其一弥补这一研究上的空缺;其二,使译者对人体隐喻理解更透彻,从而将其翻译得更准确,将原文更好的传达给读者,让更多读者能真正体会到莎翁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