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突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周立波研究述论

来源 :林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立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从初登文坛时就备受青睐,尤其是在文化复苏后引起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依旧焕发着永恒的风采与魅力。周立波研究在一代又一代批评家的讨论声中,已然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周立波及其作品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所积累的累累硕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珍贵的学术史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将从宏观视野出发,立足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周立波研究的历史现状,考察不同研究思路背后时代思潮与文化语境的嬗变,整合、提炼周立波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学术史进程,以求在时间的行进中寻找到周立波研究的更多可能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一、绪论: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说明本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其次简要概括了20世纪周立波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梳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周立波研究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问题;再次,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最后,阐释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二、正文:论文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梳理、论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围绕周立波小说展开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新时期伊始的过渡阶段、80年代“方法热”、“重写文学史”以及90年代“再解读”等文学浪潮中的周立波小说研究在研究立场、理论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如何从主观僵化到逐渐走上相对规范的学术研究之路。呈现出这一时期周立波小说研究崭新面貌及其历史意义。第二章梳理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周立波文艺观研究,主要论述了对革命现实主义道路的不断深入探讨、对周立波文艺观历史影响等方面的新认识与新突破,尤其是对名著选读课程讲稿中美学思想与“茶子花派”流派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展现周立波研究在学科建制逐渐完善、研究领域不断突破的同时,呈现出的学术自觉与时代特征。第三章集中整理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者们在周立波多重身份研究、传记书写、史料考证与年谱编纂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对文献史料的重视与周立波研究相关多方面论著成果的梳理,探讨这一时期周立波研究在这方面所奠定的良好基础与不足之处。三、结语:主要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周立波研究状况进行整体性的总结与评价,说明这一时期周立波研究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延安文艺研究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及今后本研究的展望与设想。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高速时期,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制度和文化的演进,同时分工对于经济的促进因素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内部市场的分割加剧。根据全球及国内新的经济趋势转变,二零二零年中央做出重大决策,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市场的扩大。打通市场内循环的“梗阻”,
学位
位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景迈山在特殊的地形地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下与以布朗族、傣族为主的世居少数民族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人-茶-林”生态系统,是有机演进持续性文化景观的典型范例,这在众多茶山中是独一无二的。景迈山自2010年开始申遗后就一直处于边保护边申遗边开发的发展阶段中,虽然在遗产保护实践领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并不支持对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但无论是从政府、村民、旅游者还是从市场的角度
学位
本文是以现代文艺家的舞台形象这一类独特的群体提出来的。文艺家指从事文学、艺术创造活动的人,不仅其身份地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历史上也视他们为思想启蒙者、引导者、精神的火光。这类形象具有人类精神标本的丰富性、复杂性,富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在现当代戏剧舞台上,戏剧家们书写了许多以文艺家为表现对象的经典作品,围绕他们的生平活动和艺术创作展开讲述并为大众所喜爱。本文通过这些经典的戏剧作品探究文艺
学位
中国共产党带领云南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孕育出的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烙印的云南红色文化,蕴含着珍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形式多样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云南各族人民保家卫国、英勇奋战、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英雄历史和奋斗历史;凝结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视死如归、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
学位
在乡村地区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乡土社会产生了独特而别具风情的乡土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丰富的乡村文化承载着乡村历史的发展和演进,反映了农民的生活与生产面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根基所在。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推进,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大量的现代元素广泛地进入了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引起了传统乡土文化的剧烈变迁,使其面临如何发展的难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位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文化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是一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教学资源,并且地处边疆,与东南亚多个国家接壤,留学生人数多,规模大,对于开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教学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阶段,云南国际中文教育中云南民族文化教学情况怎么样,如何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合到国际中文教育中
学位
2020年以来开始席卷世界的新冠疫情,需要全球各国共同面对。新冠疫情作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其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世界卫生组织各方面的制度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冲击。世界卫生组织的卫生援助法律制度在此次疫情中也暴露出局限性,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援助法律制度,是指以《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等国际条约、相关法律文件组成的卫生援助制度。在全球联系愈发紧密与贫富差距愈发增
学位
伴随着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城市化加速发展,纪录片创作更加关注到城市,城市纪录片是了解城市和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在创作与传播的过程对城市文化的发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媒介变更、影视技术更新换代,航拍作为一种新的拍摄方式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都备受关注,起初只是作为一种视角的补充在影视拍摄中起到辅助作用,但随着对无人机航拍各种应用方式的探索以及理解
学位
本文以纪实摄影中拍摄“畸零人”题材的摄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形式风格与人文内涵,探讨“畸零人”摄影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研究中外“畸零人”纪实摄影的差异。最后,总结“畸零人”纪实摄影在摄影史中的意义以及对当今时代摄影发展的价值。“畸零人”这一词在大量的文学类研究中被提及,本文将重点关注到摄影中的“畸零人”形象。文章通过对“畸零人”的概念解析,梳理“畸零人”一词的来源、演变及运用
学位
河西走廊是古老东方黄河文明与西方接触、交融的前沿,也是东西方交流互动的核心渠道。四坝文化分布于河西走廊中西段,融合大量外来文化因素,呈现出较强的兼容性,在早期青铜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中转站的作用。在考古资料全面梳理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四坝文化中所含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弥补系统深入分析四坝文化所见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薄弱之处。首先,在充分综合梳理四坝文化遗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坝文化的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