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绕组五相电机系统的重构容错及共模电压抑制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绕组多相电机系统相比于传统三相电机系统,具有易于实现低压大功率,容错能力强,以及转矩脉动水平低等显著优势,近些年来被逐步应用于各类高可靠性、大功率需求电力传动场合。多相电机多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进行供电,由此会产生两个影响系统可靠性的问题。第一,逆变器中的功率开关器件故障率较高,故障后如果没有采取对应容错策略,电机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第二,逆变器输出为脉冲型电压,会给电机系统引入高频共模电压,造成电磁干扰问题。本文以共母线型开绕组五相电机系统为对象,针对上述容错运行问题和共模电压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建立了五相电机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多相系统对称分量理论在五相电机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五相电机系统矢量控制策略,为后续重构容错策略以及改进型调制策略的设计打下基础。随后,针对容错运行问题,提出了一种软、硬件结合的重构容错策略。在硬件层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桥臂断相故障的重构拓扑,可实现故障相绕组电流通路的重构。在软件层面,首先,对容错工况下定子电流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绕组的通流能力,提升了系统容错工况下转矩输出能力。同时,通过对桥臂电压调制波进行均衡处理,降低了容错工况下系统直流电压利用率损失。最后,针对共模电压问题,提出了两种改进型载波比较调制策略。对于载波反相调制策略,通过对负端逆变器的载波进行反相处理,实现桥臂开关函数完全对消,达到零共模电压效果。对于载波切换调制策略,通过为各桥臂设置实时切换的锯齿载波,可以实现系统共模电压幅值与跳变频率的有效抑制。此外,对两种调制策略下的死区效应影响、电流谐波特性以及容错工况适用性等问题,本文也进行了详细分析。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共母线型开绕组五相电机系统,本文所提出的重构容错策略以及改进型载波比较调制算法,可显著提升系统容错性能,降低系统共模噪声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机系统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局部电网中电力电子设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并网电力系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同步机主导电力系统的特性,而我国新能源发电远距离、大规模、高度集中的特点进一步导致局部电网架构薄弱,因此,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即便是浅度故障,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将受到较大威胁。作为新能源与电力系统的接口设备,并网变换器暂态过程中能否保持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而并网变换器作为功率传输器件
学位
由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有高度模块化、波形质量高、运行损耗较低等优良特性,基于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多个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运行或调试过程中出现了高频振荡现象。现有工作针对MMC小信号建模和系统高频振荡机理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策略,但现有文献采用较多的简化阻抗模型在较低频段存在一
学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有波形质量好、模块化程度高等优势。电容作为MMC子模块中最大的储能元件,降低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对提高MMC功率密度,实现MMC轻型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降低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的方案中,飞跨电容MMC(Flying-Capacitor MMC,FC-MMC)以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利用SiC MOSFET低开
学位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与生态环境恶化,针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新能源发电得到日益重视。并网变换器作为将新能源连接至电网的关键接口设备,影响着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我国新能源发电大规模、高集中度和长距离的特征使得电网呈现出弱电网特性,电网强度的降低加剧了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并网变换器存在失稳脱网风险;而深度故障下并网变换器将会切换控制策略,使得稳定性问题更加复杂。
学位
传统硅基半导体器件,受限于硅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制造工艺,已无法满足电力电子变换器对高频和高功率密度的需求。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代表,具有高开关速度,耐高温,低导通损耗的特点,是未来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优先选
学位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强,目前一些大型电力电子系统如微电网、电动汽车、的输出功率不断升高,已由k W级别提升到MW级别。提高电力电子系统的母线电压是减小高输出功率系统损耗,保证其经济性与安全性的最好做法。目前大型电力电子系统的直流母线已由400 V提高至700 V-900 V,这离不开Si C MOSFET模块的大力发展与三电平Boost变换器电路结构的更迭创新。为了同时满足高输出电压与高输出功
学位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与传统的有线电力传输相比,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应用中,信息通常需要与能量同步传输,以实现某些特殊目的,例如实现最大功率传输、电动汽车充电中电池状态的在线监测等。本文以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Wireless Power and Information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WPIT)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无线能量与信息的耦合干扰特性、全
学位
在工业4.0中,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因其绿色环保、低维护成本的优势有望替代化学电池成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自供电的方案。而能量管理电路是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系统中实现能量高效传输和利用的关键部分。本文对能量管理电路进行了现状调研,发现在电能变换方面,缺少适用于低压单级AC-DC变换器的器件选型方案;在能量传输方面,缺少针对单级式AC-DC变换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案设计,且现有的自启动方案对输入源的能量利用率
学位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开展,分布式电源、直流负载、储能等接入配电系统,传统交流配电网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供电可靠性和高新能源消纳率的需求,直流配电网应运而生。本文以中压直流配电网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直流电压的协调控制和直流故障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本文首先对比了辐射状、环状、手拉手状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综合供电可靠性和结构复杂性选择多端手拉手状中压直流配电网作为研究对象。
学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作为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由于输出波形好等优点而成为近些年的应用和研究热点。但是MMC由于内部开关管数量众多、调制控制手段复杂、拓扑结构不同于传统变换器,而具有复杂的电磁干扰问题。电磁干扰会影响变换器自身、系统内其它设备、甚至通讯控制回路等的正常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对MMC传导电磁干扰建模分析和主动抑制进行研究。首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