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平原地下水三氮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鲜有报道,研究内容结合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从山前平原至中部平原选取两个剖面作为典型区,于2010年至2013年四次采集地下水样品并测定三氮含量,调查评价典型区三氮污染状况并深入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最后根据三氮的污染情况,选取保定总氮为典型地区典型污染物,通过Visual MODFLOW对地下水总氮垂向迁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天窗、抽水井、吸附降解对总氮垂向迁移的影响以及总氮垂向迁移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的三氮中超标最为严重的是氨氮;三氮总量整体上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硝态氮、氨氮在山前平原的含量高于中部平原;亚硝态氮呈相反趋势;从垂直方向上看,三氮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减小。在不同的水井类型中,灌溉井和监测井中三氮的含量普遍较高,而在饮用水井中氨氮污染相对严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风险。地表的总氮污染源对其下部地下水潜在危害依据水文地质条件与开采条件而变。总氮的垂向迁移受浅层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大;浅层水开采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总氮垂向迁移,而深层水开采对总氮垂向迁移影响较小。天窗的存在促进了地下水中总氮的垂向迁移;抽水井的作用和吸附降解的作用均削弱了溶质垂向迁移,对污染物的扩散有较强的减弱作用。识别出浅层含水层渗透系数、吸附系数和弥散度作为华北平原典型区氮污染垂向迁移的主控因素,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氮污染防控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有着较为明确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