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宗羲亲身经历了明亡清兴的社会转型,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黄宗羲在对现实政治提出批判时,根据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提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和理想的君道、臣道。理想社会的实现,不仅需要具体的政治制度的实行,而且需要通过教化实践来推行。黄宗羲的教化思想以理想社会和理想的君道、臣道为目的,通过教化这一手段,将君、臣、士人、民众塑造成符合理想社会要求的成员;使君、臣的思想言行合乎理想君道、臣道的要求。研究黄宗羲政治与教化思想,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学术思想和明道救世的政治意图,挖掘其当代价值,更可对当前我国的社会道德建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公务员选拔等问题带来启发,还可以对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社会提供思想资源。黄宗羲的理想社会是以三代之治为摹本,由中气形成的、集智慧和道德于一身的圣贤实行由“仁义行”的王道政治,在政治社会里,每个成员各施其职、各安其分地践行孝、悌、忠、信儒家伦理道德,共同构建具有良好秩序的社会生活。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圣君贤臣共同治理,他理想中的君王应以三代圣王为行为范式,像三代圣王那样承担起为民“兴公利,除公害”的职责;理想中的贤臣出仕为“万民非为一姓”服务,不以奴婢之道事君,与君以师友关系平等相处。对此,黄宗羲提出了一系列政治设计:一、以制度制约权力;二、改革胥吏制度、消除宦官之害;三、改革科举制度;四、养民富民的具体措施等。理想社会的实现,除了政治设计外,还要进行必要的教化。黄宗羲身处天崩地解之变局,对政治体系的精神根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孝道不仅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改进民俗的教化功能也很明显;他认为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是“人心以机械变诈为事”,修德为本,收拾世道人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政治与教化运行中的关键人物君臣,黄宗羲提出了劝诫。士绅在化民成俗的进程中,承担了教化重任,他们要去伪立诚,养成君子品格。教化思想的落实需要经过一定的途径:“学校之教明”;书院讲学教化;社会风俗教化;以史、传、志、铭扬善惩恶;“天下之法”教化。教化的内容由理论变成实践还要借助具体的教化方法,主要有礼教规化、讨论辩难、榜样示范、存心养性等方法。论文结语部分指出了黄宗羲政治与教化思想将教化和治国结合起来,提出了重构理想社会的蓝图。从为民“兴公利,除公害”的立场出发,认识到圣君贤臣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教化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