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年展在国内外当代艺术格局中已经发展成为公认的大型艺术展览模式,为打造城市软实力、快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全球城市掀起了一股举办双年展的狂潮,从而使双年展成为信息时代的艺术事件宠儿。在双年展涌起的狂潮中,各城市的双年展由于不同的运作机制和学术定位等因素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本文通过对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运作机制比较、研究,进而探讨双年展的运作机制与城市性格的这一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三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的第一手资料入手,以深港两城的城市性格和关系史为切入点,以丰富深入的采访为基础,运用文献学、社会学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展览的缘起、定位、运行机制、意义、独特性及发展历程对深港双城双年展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从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学等角度切入,从主办方、策展方及展览执行机构、受众三个展览所涉及的主体比较深圳和香港两城在展览运作机制的不同,通过对此个案的研究发掘双年展运作机制与城市性格的关系;第三部分,分析深港双城双年展的现状,展望双城合作的可能性及提出笔者自己的建议;最后为结论,指出双年展的运作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机制的形成及可行性与所在城市的性格息息相关,试图探讨双年展的运作机制的普遍性问题、根源及其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