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硫化叶菌蛋白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aKMT的发现与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端嗜热古菌-硫化叶菌的蛋白存在广泛的赖氨酸甲基化修饰。本实验室先前发现,硫化叶菌染色质蛋白Cren7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但是,负责这种修饰的酶一直未被发现。本研究以重组Cren7为底物,采用基于活性跟踪的生化分离方法及质谱鉴定手段,从冰岛硫化叶菌中分离得到了泉古菌界中第一个蛋白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并将该酶命名为aKMT。aKMT在泉古菌界高度保守,其相似性较低的同源蛋白或序列还存在于部分细菌和真核生物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aKMT的分子质量为18 kDa,在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该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25℃-90℃)内均表现出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60-70℃;其甲基转移活性不依赖于二价阳离子,受高盐浓度抑制。aKMT在体外不仅能够修饰重组Cren7,还能够修饰多个重组的硫化叶菌蛋白,表现出宽泛的底物特异性。  ⑵对aKMT与S-腺苷基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复合物的结构分析显示,该酶具有经典的开放α/β结构。该结构由5个α螺旋和β折叠交替形成,C末端为2个β折叠。aKMT的氨基酸残基Thr12、Asp34、Gly36、Glu59、Asn87和Phe88与SAM通过氢键发生相互作用,Val10、Pro11、Phe102等氨基酸残基与SAM存在疏水相互作用。氨基酸6-HVPYVP-11以及102-FLLTNVNE-109位于SAM口袋周围,对这两段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进行丙氨酸扫描后发现,T105、N106、V107的突变对活性几乎没有影响;H6、P8、E109突变后活性相当于野生型的~70%; V7、V10突变后活性尚存40-50%; Y9、P11、F102、L103、L104、N108的突变使活性丧失80-90%。  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冰岛硫化叶菌aKMT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菌株能够存活,说明aKMT不是必需蛋白。缺失突变体菌株与野生型菌株在测试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表型表现出一定差异,在营养较差的PSACVY培养基中、于65℃生长时,二者生长差异最明显。测定了野生型与突变株的细胞内蛋白的热稳定性,采用DSC方法测定时二者的Tm相差~5℃,在其他条件下未检测到明显的差异。  ⑷对野生型及突变体菌株细胞蛋白的赖氨酸甲基化修饰状态进行了质谱分析,发现在检测到的1423个野生型菌株细胞蛋白中,520个发生了甲基化修饰;而在突变体菌株中,1450个检测到的蛋白中有109个被甲基化修饰。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KMT修饰的底物包括在复制、转录、翻译、蛋白质折叠、翻译后修饰以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脂质的运输与代谢等过程中起作用的蛋白;修饰位点侧翼序列未表现出可检测的氨基酸残基或性质的偏好性。  ⑸aKMT是硫化叶菌中的一种主要的蛋白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其保守性提示该酶对于这类极端嗜热微生物生理学的重要性,但该酶的功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与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各种生态事故不断发生,这对人类的长远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些问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
列车悬挂控制系统的减振效果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对高速列车悬挂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是衰减列车横向振动、提高列车横向平稳性的有效方法,对我国
随着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改进和应用,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视频、语音服务,提出了全网通的理念,实现广报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资源整合.全网融合造成语音、数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工业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看到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每一个公民的重要使
悠悠岁月 ,漫漫历史长河 ,哺育了多少智慧之花 ,结出了多少科技硕果。当我们回首过去 ,追溯《东北师大学报》发展历程 ,体味编辑之旅的艰辛、困惑 ,成功与寂寞 ,不仅看到激流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当今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的经济价值,所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开发已经成为现阶段机器视觉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运动目标检测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力度不断扩大.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有很大的机遇.挖掘机转台机加工技术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电子工程自动化也越来越先进,人们对于电子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工程的运用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帮助系统提高稳定性.本文主要分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用电负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分布式发电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将其直接接入大电网会带来负面影响,微电网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包含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块、蓄电池储能模块、直流负荷以及逆变环节的直流微电网为对象,针对其中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与功率协调控
磁场谐振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相比于电磁感应方式,传输距离得到大幅提升,可以达到米级范围,同时具有良好穿越障碍物的性能,但是随着传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