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的一个突出特点。汉朝建立之初,士人们满怀入世热情参与朝政建设。他们以治国安民巩固新政权为己任,积极探索治国方略。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经世致用的倾向成为其理论探索的鲜明特征。汉代士人论治的时代风气激发着司马迁的著史雄心,他立志做当代的孔子,总结历史兴亡规律以探求治国之道。 在治国思想上,反秦政法治,提倡德治是汉代士人们改革汉政的一致口号。在矫秦弊政的过程中,士人们深化了对自身政治责任的自觉,迫切要求在新政权中承担起教化、规谏的责任,从而为汉朝开辟新的政治方向。但随着君主专制政治的强化,严密的思想言论控制之下,士人们的议政作用难以有效行使。在艰难的处境中,司马迁勇敢地把士人的议政权力展开在现实政治的层面上,揭开汉武帝时期“缘饰以儒术”为本质特征酷吏政治的真实面目,如实记录下汉代儒士蜕变为酷吏之士的分化过程。作为时代的清醒者,司马迁继承《春秋》批判精神,无畏地承担起士人匡正时弊,弘扬道义的历史责任。君主专制政治的强化也使汉代士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士人们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被严酷的现实政治无情粉碎。目击时艰的司马迁于是在《史记》中构筑着理想天地,为维护独立人格、实现人生价值探索新路。他颂扬人的主体精神与进取意识,鼓励人们自强不息、成就功业。司马迁对人性的深厚关怀因而使《史记》这部伟大史著从政治领域又跨入了人学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