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暖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更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探究高寒草甸在气候变暖下土壤呼吸的变化情况,本文以青藏高原小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通过测定自然、增温状态下高寒草甸土壤呼吸速率,探讨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变化及对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如下:1.在整个观测期间,增温状态下土壤5cm、10cm、15cm温度较自然状态下分别高1.289℃、1.297℃、1.004℃。增温使土壤5cm、10cm体积含水量减小,使土壤15cm体积含水量增加;自然状态下土壤5cm、10cm、15cm体积含水量较增温状态下分别高0.522%、3.077%、-1.551%。增温使地上生物量增加了36.15%;使土壤0-5cm、5-10cm、10-15cm、15-20cm有机质含量分别较自然状态下低了2.17%、5.19%、3.28%、5.12%。2.在整个观测期间,增温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为3.07±0.112μmol·m-2·s-1;自然状态下为2.273±0.097μmol·m-2·s-1自然状态和增温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测期间自然、增温状态下月均土壤呼吸速率大小为Rs10<Rs9<Rs6<Rs8<Rs7;各月自然、增温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差与温度均值差的变化趋势相近。3.在整个观测期间,温度对Rs的影响远高于体积含水量;自然、增温状态下土壤5cm温度均对RS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P<0.01);土壤10cm、15cm温度量变化随着气温降低对Rs的影响逐渐增大。通过对自然、增温状态下各月Rs与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的偏相关分析发现,在6、7、8月土壤5cm温度、体积含水量互相抑制了其对Rs的影响,土壤l0cm、15cm同层温度、体积含水量互相促进其对Rs的影响;9、10月土壤5cm、10cm、15cm同层温度、体积含水量均互相促进其对Rs的影响。4.增温状态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最低值较自然状态下出现时间提前;最高值出现时间滞后。自然状态下,在7月末日照时长开始减少前,6月到7月土壤呼吸速率最低值、最高值出现时间均提前;从8月份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后,土壤呼吸速率最低值出现越来越晚,多在黎明前最低,有着显著的时间变化规律;增温状态下最低值和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一致;自然、增温状态下的最高值大多出现在13:00-15:00。5.昼间增温状态下Rs高出自然状态下1.078μmol·m-2·s-1;夜间增温状态下Rs高出自然状态下0.411μmol·m-2·s-1。增温状态下各月土壤呼吸速率均为昼间大于夜间;自然状态下除10月外(夜间大于昼间),其余各月均为昼间大于夜间。自然、增温状态下昼间土壤呼吸速率分别贡献了土壤总呼吸的52.88%、57.93%。自然状态下昼间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对Rs的影响均高于夜间,增温状态下夜间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对Rs的影响高于昼间。6.土壤呼吸日变化上Q10值增温状态下大多高于自然状态;增温状态下Q10值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体积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自然状态下Q10值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P=0.335),与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自然、增温状态下,土壤呼吸Q10值均为昼间大于夜间。在整个观测尺度上自然状态下土壤呼吸Q10值高于增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