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安全高效的开采特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引入我国后,在地下铁矿获得了迅速推广,并很快成为主体采矿方法。近年来,大量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矿石损失贫化指标仍然不够理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采场结构参数值的比例关系不能很好的适应散体流动规律,使崩落体与残留体的总体形态与放出体形态的相符程度较低。因此,现场放出体形态的准确测定则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放出体测定得越准确,则结构参数选择的越合理,回采指标就越好。为此,论文结合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典型矿山——梅山铁矿,应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和PFC3D数值模拟进行了放出体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在标志物的选择上,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解决了以往放出体现场实验中标志物回收困难的问题。采用全新的标志物制备技术,将CC2530电子标签用玻璃软胶浇注在高强度PVC管内,经受住了生产爆破的冲击,通过现场抗爆性试验表明,在爆破后发射信号正常。在此基础上,根据散体流动参数实验和数值模拟得出的截止放矿时的放出体形态,设计了按放出体形态布置标志物和爆破前放置标志物的现场测试方案,同时确定了标志物钻孔和读写器的位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出体现场测试方法,用来进行放出体形态的综合测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验证了该项方案的可靠性。本项目得出的实用现场放出体测试方法,对于其它类似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用以测试现场放出体形态,进而优化采场结构参数,降低损失贫化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