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不同的评估量表及标准(《“动-定序贯八法”症状量化调查表》及《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来量化评价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分析评价两个量表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为完善2型糖尿病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以此尝试提高2型糖尿病临床中医症状疗效量化的可信度。方法:收集坚持使用中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病历,并多次(用药前或首次,用药1月后,用药2月后,用药3月后)填写两个不同量表。其一为“动-定序贯八法”症状量化调查表(自编中医症状36个,主要按症状出现频率分级,分别计分1、2、3、4、5分)针对量化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围绕中医消渴的主要症状,同时填写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患者感觉四方面)分析统计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相关信息作为参考对比。应用PASW statistic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采用计量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多次观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及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a=0.05,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描述。结果:“动-定序贯八法”症状量化调查表经信度检验,计算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93,说明动定序贯八法量表的信度较好。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中,(女性)月经血块多相关系数为0.0559,大便粘腻为0.0243,说明该项目得分的高低与总分的高低相关性不大,删除这两项后的24项条目进行信度检验,计算克朗巴哈α系数为0.900,量表的信度可进一步提高。将36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从旋转后负荷矩阵中可以看出,特征值>1的因子成份有11个,累积方差占75.5%。因子1包括自觉发热、身热不扬、头部沉重胀痛、心悸、容易受惊、胸闷不适,因子2包括心情抑郁、喜欢叹气、胸胁或少腹胀闷或窜痛感、容易急躁或发脾气,因子3包括容易觉得累、肢体乏力,因子4包括觉得口气重、牙龈肿痛、痰粘不易咯出、喉痒鼻燥,因子5包括头晕、胃脘嘈杂(似酸非酸,似辣非辣的莫名不适)、觉得胃/腹胀,因子6包括肢体麻木、肢体麻木、疼痛,因子7包括容易汗出、盗汗,因子8包括小便频数、小便排便不尽感,因子9包括觉得口干、腹泻,因子10包括胃脘隐隐灼痛、恶心反胃,因子11包括耳鸣、嗳气。(见表6、表7)这11个因子成分基本上包括了动定序贯八法量表测量的所包含的六个证型,可以认为满意度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69例患者均完成了多次量表填写与资料收集,可进入结果分析。(1)“动-定序贯八法”症状量化调查表中,表11中对收集计算得出69例患者第一、二、三、四次的总分均值分别为64.12±15.49、59.57±13.95、56.93±14.11、55.51±13.35,总分中位数分别为61、57、53、52,根据各测量时点的均值及中位数可知,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症状评分可不断下降。(2)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表14中对收集计算得出69例患者第一、二、三、四次的总分均值分别为52.00±9.50、51.19±9.41、50.19±9.07、49.58±9.21,中位数分别为51、51、50、49。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症状评分可不断下降,患者生存质量不断改善。各症状评分4个测量时点比较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提示肢体麻木、肢体麻木疼痛、(女性)月经血块多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症状各测量时点比较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秩均值,可知症状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症状不断缓解。通过计算各中医症状疗效的改善比(积分比)(imProvement ratio)计算公式:改善比(积分比)=(某项症状治疗前量化值-治疗后量化值)/治疗前量化值。改善比更方便组间对比,积分比排在前十位的症状为(自觉劳累)容易觉得累(27.42%)、(性情急躁)容易急躁或发脾气(26.71%)、头晕(24.81%)、(喜叹息)喜欢叹气(24.19%)、心情抑郁(23.26%)、(自觉口干)觉得口干(22.99%)、大便粘腻(22.39%)、肢体乏力(18.06%)、容易汗出(16.2%)、(口臭)觉得口气重(14.29%),说明对这些症状的缓解程度相对较大;根据证型与主要症状的关系提示气阴两虚、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肺胃燥热的相关主要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更短,其中月经血块多(3.53%)、肢体麻木(3.08%)、肢体疼痛(2.52%)等症状积分比较低,说明疗效相对较差。这些症状与其所属证型分类所得结果。提示血脉瘀阻的相关主要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更长,短时间内通过中医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证型的改善比=(某个证型[该证型所含症状按权重计算相加总分]治疗前量化值-治疗后量化值[该证型所含症状按权重计算相加总分,只算第四次])/治疗前量化值。通过计算个证型积分,各证型对应的积分比分别为,气阴两虚(21.62%)、肝气郁结(17.83%)、湿热内蕴(15.05%)、肺胃燥热(11.12%)、肾虚(9.61%)、血脉瘀阻(2.99%)气阴两虚证积分比为21.62%,较其他证型均高,说明对气阴两虚证的疗效较其他证型好。血脉瘀阻证积分比较低,疗效相对较差。结论:在治疗时通过多次填写“动-定序贯八法”症状量化调查表和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用以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后,能明确看出下降的分数值,症状减轻的百分率。更能看出症状间的对比也能看出各个症状缓解的快慢。“动-定序贯八法”症状量化调查表对于症状的量化评价比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要详细,涉及的症状要全面,前者所涉及的每个症状均为对应证型的主要症状,能更好地指导临床中医辨证治疗,且对患者中医症状的量化更详细,更具有中医特色。但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涉及在对糖尿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糖尿病对心理/精神的影响、糖尿病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治疗对患者的影响等四方面比“动-定序贯八法”症状量化调查表要多,其考虑的方面更多,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做到多方面的量化。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评分逐渐减少,说明经“动-定序贯八法”思维指导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不断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生理功能影响评分、患者心理/精神的影响评分、对患者影响评分逐渐减少,说明经“动-定序贯八法”思维指导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心理/精神的影响、对患者影响不断减少。在治疗2月到治疗3月时候对患者影响评分改善较为明显。尚不能认为经“动-定序贯八法”思维指导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社会关系影响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两者对中医药疗效的总体评价的结论方向是一致的。但两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疗效评价方面较难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