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创伤人群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探析不同创伤结局人群心理弹性差异,为降低创伤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促进其精神心理健康转归,建立有效可行的干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各大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549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通过对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工作紧张测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分析,较为全面的探析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再将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结果阳性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差异。结果:1.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心理弹性得分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心理弹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婚姻状况在个人强度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弹性得分在未来组织风格分量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表明:心理弹性与内外向呈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心理弹性各分量表与内外向、神经质均有相关性(P<0.05,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SCL-90总分及焦虑、恐怖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与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0.05),个人强度分量表与焦虑、恐怖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未来组织风格分量表与抑郁、焦虑、恐怖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SCL-90总分与个人强度、社交能力及未来组织风格分量表呈负相关(P<0.05);心理弹性分量表个人强度得分与工作紧张指数及组织支持缺乏指数呈负相关(P<0.05),心理弹性总分与组织支持缺乏指数呈负相关(P<0.05);心理弹性总分与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心理弹性的家庭团结、社会资源分量表与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心理弹性的个人强度、家庭团结、社会资源分量表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个人强度、社交能力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社会资源与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P<0.05)。3.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外向、神经质、焦虑、客观支持均为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4.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弹性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PTSD的发病呈显著相关(P<0.01,OR=1.976),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个体PTSD发病率明显高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结论:1.个体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弹性较低的个体比心理弹性高的个体更易患PTSD,可视为PTSD发病的高危人群;2.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家庭及事业的稳定,个体的心理弹性也在不断增强;3.个体人格特征(如内外向、神经质)、精神健康状况(如抑郁、焦虑、恐怖)及社会、家庭成员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对个体的心理弹性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