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全容式LNG储罐桩的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LNG(Liquefied Natural Gas)的需求量与日俱增。LNG储罐是LNG接收站的核心,目前最常见的类型为高桩承台基础的预应力混凝土全容式储罐。国内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大型LNG储罐均由国外公司主要设计、建造。LNG储罐的基础在项目总造价中占很大的比重,是影响结构是否安全的重要部位。探究如何能更好地进行大型全容式LNG储罐优化设计,对于提升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能力,推动LNG储罐向超大型化发展,以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课题主要参考国内外关于LNG储罐及桩的相关规范,并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LNG储罐桩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参考不同国家的相关规范,总结其对LNG储罐桩的相关要求,并对桩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根据中国规范和日本规范分别计算桩的静刚度和动刚度,得出桩刚度动力放大系数的变化规律。2.对比ANSYS中关于桩的不同模拟方法,证明本文所选的方法与试桩试验结果较接近,满足分析精度的要求。3.建立16万m3LNG储罐的整体壳单元模型,探究在不同单一荷载作用下,不同桩刚度的LNG储罐的上部结构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单一荷载作用下,当结构以竖向变形为主时,内力大小主要受桩的竖向刚度大小的影响;在风荷载、温度作用、有效预应力作用下,结构内力大小同时受桩的竖向刚度与水平刚度的影响。4.建立16万m3LNG储罐1/4实体单元模型,考虑自重及附件重、长期有效预应力、正常操作气压、静液压作用、均布活荷载,通过变化桩距(桩径、桩数)、桩长、截面形状、环桩圈数、刚度分布、布置形状等参数,比较桩和底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基于所得到的规律,提出桩的优化设计方案,并验证该方案大部分适用于超大容积的LNG储罐,但由于桩体最大应力的位置发生变化,关于截面形状的结论不适用。
其他文献
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总体表现是以中央断裂的映秀-北川断裂为集中体现,其地震引起的断裂地表破裂带是结构最复杂和可见性位移最长的一次板块内部逆断层型地震;区域GPS位移研究
热胀冷缩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结构物的温度应力也随处可见.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来说,温度变化是使梁、板、柱中产生附加应力,甚至产生裂缝的重要
该文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网格结构-折板形锥面网壳,它综合了折板和网壳的优点,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文中对折板形锥面网壳的空间造型和几何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
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组合节点是框架结构中连接和传力的枢纽。尤其是在地震作用下,节点的受力和变形严重影响着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有必要对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
该文介绍了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根据《加固规范》中相关的基本假定来、受弯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
该文试图订岩土工程领域专家和经验,依据国家规范和各种较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FORTRAN POWERSTATION V4.0集成的工程制图功能,采用解析法
该课题在对洞庭湖区水厂原水水质、水文地质、以及运行效果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现有工艺中出水铁锰超标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铁超标问题的解决方法,且发现传统的接触催化氧化
以基础隔震的基本设计理论为出点,该文分析了柱端隔震在抗震加固中的可行性及其一些细节问题.柱端隔震与基石隔震的区别在于,将隔震器直接放置于某一层柱的顶端,与柱构成吕联
该文以宁波甬江沉管隧道工程为背景,对运营状态下的沉管隧道结构进行了三维静、动力分析,并对采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沉管结构的地基沉降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宁波甬江公路沉管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