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铝土矿绝大部分属高铝、高硅的一水硬铝石,铝硅比低于7的矿占80%,不宜直接用拜耳法生产,而采用烧结法和混联法生产氧化铝时能耗很高,因此,为保持我国氧化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对中、低品位一水硬型铝石矿的综合利用是非常必要的。采用选矿—拜耳法可以经济的处理我国中、低品位一水硬型铝石矿。选矿—拜耳法就是在常规的拜耳法生产流程中增设了选矿过程的生产方法。在矿物浮选中,为了改变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或降低矿物的可浮选性,使用了多种浮选药剂,其中以捕收剂为主。经研究发现,一些残留的捕收药剂会随浮选精矿进入后续工序,这些残留的捕收剂药剂是否会对拜耳法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了备受氧化铝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长烃链脂肪酸型捕收剂PS对铝酸钠溶液(αk=1.55,CAO=160.0g/L)物理性质、种分过程、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有捕收剂PS作用下的铝酸钠溶液附聚动力学。 试验结果表明,当捕收剂PS含量小于40mg/L时,随着含量的增加,铝酸钠溶液粘度和表面张力逐渐降低;当含量大于40mg/L时,随着含量的继续增加,溶液粘度逐渐增大,而表面张力趋于不变;铝酸钠溶液电导率则随着捕收剂PS含量增加,逐渐增大。 当捕收剂PS含量小于40mg/L时,随着含量的增加,使铝酸钠溶液分解率逐渐提高,促进溶液晶种分解;当捕收剂PS含量大于40mg/L时,随着含量的继续增加,溶液分解率逐渐降低;当含量达到120mg/L,溶液分解率略低于空白样。 当捕收剂PS含量小于40mg/L时,随着含量的增加,产品的粒度逐渐增加;当捕收剂PS含量大于40mg/L时,随着含量的继续增加,产品粒度逐渐降低;当含量达到120mg/L时,产品粒度小于空白样。 当捕收剂PS含量小于40mg/L时,与空白样相比,随着含量的增加,产品强度逐渐增加;当捕收剂PS含量大于40mg/L时,与空白样相比,随着含量的继续增加,产品强度逐渐减小。 铝酸钠溶液中捕收剂PS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产品中SiO2的含量,增加产品纯度,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