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三个平面”的理论为指导,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指示代词“每”及“每”字结构。全文主要有三大部分内容:一、“每”及“每”字结构研究概述。由于前人对“每”及“每”字结构的研究比较零散,不易概括,而且重复之处颇多,所以我们就分别列举了通行的几本现代汉语教材、几本著作和几篇论文对“每”的句法和语义的论述,以及对由“每”构成的特殊句式的论述。二、“每+体词”。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又包括“每+量词”、“每+名词”、“每+时间词”、“每+一+NP/VP”、“每”字结构的个案分析五方面内容。“每+量词”部分,首先根据前人对量词次类的研究,将量词分为复合量词和单纯量词,单纯量词又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然后分别探讨各个量词次类中哪些可以进入“每+量词”结构,哪些不可以,以及“每+量词”结构表现出怎样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每+名词”部分,认为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名词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而且带上了量词的性质。“每+时间词”部分,认为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只有表示一个星期七天的三组时间词,即使在“每”和时间词中间加入量词,也有部分时间词不能进入“每+量+时间词”。“每+一+NP/VP”部分,认为“每+一+NP/VP”是“每+一+量+NP/VP”省略量词的结果。能够进入该结构的NP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以及多音节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VP既可以动词,又可以是动词性短语,动词一般以双音节最为常见,动词性短语也比较简单,而且一般不带数量成分。“每”字结构的个案分析部分,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探讨了“每人”和“每个人”之间的差异,并解释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三、“每+谓词性成分”。我们认为谓词性成分前有两个不同的“每”,一个是指示代词“每1”,一个是副词“每2”。能够进入“每1+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谓词性成分主要是介宾短语和动词性短语,当动词性短语中动词的动作性较强时,该短语一般带有数量成分,当动词的动作性不强或者不表示行为动作时,该短语一般不带数量成分。“每1+谓词性成分”或单独作一个分句,或作谓语,表示相同动作、行为或事情中的任何一次,表意往往不自足,需要一个后续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