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亚的艺术社会学解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希米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现代概念。应该说,波希米亚的诞生本身就是现代文明进程到资本主义阶段经历了重大转折的一个文化表征。它绝非仅是与当代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具体的、透露出的自由洒脱精神的服饰类型和生活风格,而早已成为了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等等学科的研究对象,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波希米亚更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性问题和美学命题。波希米亚文化是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催生的必然结果,从波希米亚文化和波希米亚精神的兴盛和衰落之中,能够揭示出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具有的种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也典型地体现出了现代文化的审美性质态。从而我们期待能够从审美超越的角度继承波希米亚精神的精髓,开创出更美好的明天。   第一章对波希米亚这个概念进行考察。波希米亚是19世纪20世纪西方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内涵复杂的范畴。辞典里的定义很丰富。在我看来,从各种各样的界定中可以归纳出两个层面的要素:一是波希米亚是和艺术家式放荡不羁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概念,它或者指一种类型的人和他们集中活动的区域;二是波希米亚代表了一种激进的反叛精神,即与资本主义社会传统道德、习俗和一切既有规则的对抗,往往和审美艺术有紧密的联系,并且表现为一定群体性的生活方式。那么波希米亚概念的核心层面是如何一步步演进而来的呢?这是本章需要考察的问题。另外,勿庸置疑,波希米亚文化现象是个现代性的表征,百余年来经历了起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过程。由于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波希米亚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或现象.为此,波希米亚与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等术语常常一并出现,文化内涵上有交叉重叠的部分,这需要我们进行一番辨析。有鉴于此,在讨论波希米亚文化之初,本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对波希米亚的概念由来做一番历史性的考察,梳理出这个地理名词是如何进入文学批评话语领域,并最终用来指称一种艺术家式的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和其代表的叛逆精神;二是对波希米亚文化的两个主要繁荣阶段进行历史性、描述性的考察;三是将波希米亚、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概念的异同进行比较,进一步廓清波希米亚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对波希米亚进行社会学分析。本章取五种代表性观点,并围绕两个主题讨论:一是波希米亚团体的内部结构层面;二是波希米亚团体外部的社会价值层面。当然,内部结构和外部作用只是相对的划分,各种观点之间是自成体系又互相紧密联系的。我们通过对波希米亚的诸种社会学理论的分析阐述,能够获得关于波希米亚问题的更全面完整、更深入透彻的概念范畴和理论认知,为进一步探讨现代性和美学视角中的波希米亚文化开辟道路。   第三章是将波希米亚的文化特质放在不同的语境参照系中予以理解。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波希米亚独特的文化冲动和文化特质的产生是有特定的背景和指向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现象,而是一个需要通过置身于不同对立面或参照系中,与相关事物对照辨析而比较得出的多维立体的概念。首先,波希米亚文化现象的产生与现代都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现代都市是波希米亚文化上演的大舞台。一方面是城市大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消费文化表面的绚烂繁华和常规生活的刻板异化,另一方面则是隐藏在城市街角和咖啡馆里的公共空间为波希米亚提供了冒险的乐园。其次,波希米亚艺术家之所以会选择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与19世纪艺术领域经历了市场化的转变有着紧密的因果联系。换句话说,波希米亚文化现象的产生,就是艺术家们为重新建立艺术场域和确立自身的社会地位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再次,表面上看波希米亚激进的反叛文化从诞生开始是与中产阶级保守文化对立的,他们具有明显的截然相反的特征,他们在各方面尖锐对立着。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波希米亚与中产阶级本身又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处于爱恨交织的共谋关系之中。这是对波希米亚文化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章试图从不同的参照系对波希米亚独特的文化特质予以理论分析,主要围绕以下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一波希米亚对现代都市刻板生活的对抗意义何在,而现代都市又为波希米亚提供了怎样的活动空间?二艺术家和艺术品进入市场后,艺术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我们如何理解波希米亚艺术家们的选择?三如何理解波希米亚与中产阶级的对立却共谋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我们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波希米亚文化是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激进反叛、对抗和颠覆这个命题,这正是波希米亚文化的现代性价值所在。   第四章是阐述波希米亚美学价值。本文认为波希米亚精神集中表现为现代文明条件下审美主体对社会理性文明压抑的一种激进的反抗。那些精神上追求自由和叛逆的波希米亚人不仅在艺术上,还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求与众不同和令同时代人震惊的极端行为和体验。这种种特征恰恰暗含了审美现代性的精义所在。因此我认为,对波希米亚美学内涵的考察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表现为生活艺术化的追求。意思是指,从狭义上看,波希米亚最直接表现为一种艺术家式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从广义上看,波希米亚也表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从而波希米亚与生俱来既有先锋的一面,也具有大众的一面;二是从审美客体的角度表现为艺术生活化的追求。意思是指,打破艺术自律性发展体制,模糊艺术和生活界限的艺术旨趣。我认为在先锋艺术的各种派别中,最符合波希米亚美学特质的就是具有反艺术性的、表演性的、艺术与生活合一的达达主义和先锋派表演。总之,在我看来,波希米亚美学精神就突出表现了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界限,用一种激进的审美化生存方式(多倾向于极端的方式,也有非极端的方式)逾越一切社会的常规,实现对乏味日常生活和平庸世界的批判、逃避和颠覆。因此,本章围绕三个部分展开:一是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二是波希米亚的生活风格;三是波希米亚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波希米亚的主体和客体两面(即波希米亚的生活风格和体现波希米亚的艺术风格的某些现代艺术流派)的讨论,从整体透视出波希米亚追求自由、超越的美学理念。   第五章谈波希米亚衰微的问题.在我看来,谈到波希米亚衰落的问题,必须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一是看具体的波希米亚文化现象;二是看波希米亚文化背后的波希米亚精神。一般而言这两者是荣辱与共步调保持一致的,即波希米亚文化兴盛的时期也是波希米亚精神繁荣的时期。比如人们常常追忆的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以法国为中心的波希米亚文化;抑或是20世纪两次大战之后分别崛起的以美国为中心的波希米亚文化,尤其是50、60那一代年轻的叛逆者。这些时期中波希米亚与布尔乔亚阵线分明,他们行为激进,影响波及范围广泛,不仅是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震惊,甚至撼动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稳定,充分体现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谈及波希米亚文化和波希米亚精神的衰落问题时,不能简单地认为,由于波希米亚文化已经没有了现实存在的空间,波希米亚精神也就一同消亡了。我认为,其一需要客观分析现实中波希米亚文化的生存条件,即那些具有波希米亚精神的个体或群体能存在需要的种种外在和内在条件是否还具备。其二需要深刻理解波希米亚精神本身是一个超越现代文明大条件下的产物,它不以一时的兴衰而定。换言之,只要资本主义文明没有消亡,其内在的文化和精神上的对立面就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即使是从初级资本主义走到了发达资本主义,再到后现代信息化资本主义,波希米亚精神的表现形式会发生种种变化,但真会消亡吗?如果将这两方面混为一谈,那波希米亚精神就只能永远处于被怀旧和追忆之中了,而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展望未来。对于当代波希米亚面临的边缘处境,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是“布波族”的新崛起意味着波希米亚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二是商业化和大众消费文化与波希米亚衰落之间的关系如何?三是城市郊区化和过度大众化对波希米亚的影响又是什么?最终我们看到,随着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到来,虽然波希米亚被商品化和符号化了,但它获得了在多元化社会中的一片空间,这可能正是波希米亚精神恰当的延续方式。  
其他文献
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是汉民族创造性思维的智慧结晶。修辞思维是具有创新特质的认知思维。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系统,从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到古人创造汉字时留下的思维痕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陈映真是台湾作家中在大陆受到关注较多的一位。这是与他独特的气质、强烈的政治倾向性都有很大关系的。陈映真对两岸统一的支持和左翼立场都与大陆主流意识形态有相合之处,这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以加氢反应器大型简体的锻造成型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型筒体锻造成型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防止大型简体类锻件成形缺陷的锻造工艺优化方案,为该类锻件的生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性,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语文水平一直在低谷徘徊。“活”是教学的灵魂,“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要改变
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古文流派,而晚清以曾国藩、曾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湘乡派则是在桐城派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流派。但是至今为止,研究湘乡派的
学位
梁焕奎是近代湖南实业教育的开拓者。梁焕奎在教育上的实业教育是实业救国的先导,高规格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实业发展的根本,社会教育是救国图强的基石等思想和实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