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隙与腰椎负荷分布的关系及椎间盘置换对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间隙狭窄后可改变经过腰椎的负荷分布,并被认为这是引发和/或加速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原因之一。因此,对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外科处理,有必要使用具有良好抗压性能的刚性内植物重建腰椎前柱高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刚性内植物植入椎间隙后有下沉现象,使椎间隙高度不能长期维持;另一方面,当椎间隙周围韧带及软组织挛缩严重时,或同时需处理多个间隙时,术中椎间隙的撑开程度可能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虽然对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有了相当了解,但椎间隙高度下降到何种程度后,分布于腰椎前后部的压力负荷才发生明显变化,目前未见报道。为此,我们通过调节L4/5椎间隙高度来直接测量经过该节段椎间隙和关节突关节的压力负荷状态,确定了腰椎前后部应力分布出现显著性变化时椎间隙高度下降的临界值,为明确手术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的重要性和对重建脊柱时的术式选择及术后疗效预测提供指导。 虽然椎体间融合能够稳定腰椎前柱而缓解下腰痛症状,但该方法本身却是非生理性的,有可能改变相邻节段的应力分布而引发新的退变和症状再现。理论上人工椎间盘可在恢复腰椎解剖结构的同时重建椎间盘本身的力学功能。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SB Charite型人工椎间盘假体,且早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该型椎间盘假体能否同时重建椎间盘的解剖和力学功能,即有效维持手术及相邻椎间隙高度,目前并无系统研究。在本研究的临床部分,我们随访调查了行SB Charite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与相邻椎间隙高度变化,以明确该型椎间盘假体是否能有效地鲤椎间盘的解剖和力学功能,脓示其减戮酗媲和防止5!发邻近节段退变的机制。 第一章 体夕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目的 改变椎间隙高度,测量度a出准间隙与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负荷,以揭示椎间隙高度变化对腰椎负荷分布影响的规律。 方法 取7具青壮年腰工叫腰5节段新鲜标本,无负荷条件下测量腰4/5椎间隙的高度。切除腰415椎间盘,将椎体间压力传感器和刚性金属垫片置入椎间隙,将关彼那压力传感器u关节突关节内,分6种状态(踉5、褴4、舰3、褴2、融1、高度0,每级相差lmm)和 4种工况(轴向、前屈、后伸、侧屈)颁分级加载(轴向 1000N及 2000N;了湘向SNm及10Nm人测量经过椎间隙及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负荷。用SPSS10.0 &if软…绷分析,检验水准为 a =0.05。 结果 腰4/5椎间隙平均踉为13.sled.53mm。在各种加载工况中,经过椎间隙内的压力随椎间隙躯下降而减少,经过关节突那内的压力随椎间隙高度下降而增高。相邻两个状态下的压力变化差值脯高度的降低而趋于减少。与融5时的压力相比,当高度下降2.smxn后,在删加载工况下,椎间腿力及那突关节压力靴椭统计学差异(P<0.05);在部分加载状态下,即使当敲下降 IAmm时,压力也会发生统计辅义上的变化(P<0.05人在4昭向加载工况中,当加载状挪加鳅小相同时,经过椎间隙内的压力负荷前屈时最大,侧屈时次之,后伸时最小,除加载10Nm且加载状态为髓0时,侧屈加绷前屈加载相*Rl.05外,在其 -互互.余加载状态下,上述三种加载工胶间躺计学差异(P<0.05);经过关节突关节的压力负荷MIJ屈时最大,后伸时次之,前屈时最小,在高度3、高度2、高度1和舱0等四种状态下,关节突关节内压力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1、首次应用逐步减少椎间隙朗的方法研究腰椎前后部压力负荷分布变化,为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2、首次在体外生物力学研究中揭示腰椎压力负荷分布变化在椎间隙高度下降的开始阶段变化最明显,并确定了椎间隙高度下降超过2.smm是导致经过腰稚前、后部压力负荷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的临界值。这对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术式选择和术后疗效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3、3蛐向加载可改变腰椎的压力负荷分布,这有助于揭示因姿势变化而出现下腰痛的产生机制,对指导患者缓解下腰痛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休克、常规穿刺部位皮肤损伤及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等原因,常发生穿刺困难,多次穿刺失败的情况,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全身
随着心血管外科操作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临床上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死亡率仍偏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与心肌保护不当
组织工程技术为骨缺损的修复和脊柱融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骨肉瘤是人类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及恶性程度最高的,易发生转移及浸润生长而难以彻底根治,因此,探索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以提高骨肉瘤的治愈率,成为骨科研究中的重点和
前言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肺转移,预后差。骨肉瘤对化疗不敏感,单一用药常难见效,目前尽管采用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预后依然很差,而且化疗
随着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一些高架桥和软弱土层需要进行桩基施工,本文就铁路桥梁中桩基础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为河流中桩基础施工工艺的优化提供经验。
电力自动化是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功率电子技术以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进步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完善的又一新的技术,代表了这一时代的特点,标志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基因表达谱与正常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以期阐明脑损伤后早期基因表达的改变规律,阐明脑损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同时为
利用胚胎脊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实验研究已进行多年,目前在国内选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多为脊髓不全离断或脊髓挫伤,不能完全排除受损脊髓功能自行恢复
<正>尉新民,字一横,号蒲津渡人,山西永济人。中国民盟盟员,双福堂堂主,当代著名双笔书法家、双笔书画艺术大师。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吉合多吉书画院院长,中国人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