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寨沟县是我国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 (Nannf.) L.T.Shen主产地之一,当地刀口坝为传统栽培产区,所生产的素花党参又称刀党,大部分用于出口。种植党参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每年为该地农业创造了较大的效益。土壤肥力状况是影响党参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九寨沟县党参土壤肥力特征及其与党参质量关系的研究,为发展党参种植及党参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确保九寨沟县党参产业健康发展、药农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党参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党参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党参土壤肥力状况。党参生长土壤肥力整体水平较好,产区土壤质地主要为粗粉质壤土,60%以上为中壤土,其余为重壤土。对土壤剖面A(0-25 cm)、B(25-60 cm)两层肥力状况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A层:有机质含量7.5-118.7 g/kg,平均值60.7 g/kg,大于40.0 g/kg占86.0%,含量极高。全氮含量0.8-5.4 g/kg,平均值2.9 g/kg,大于2.0 g/kg占86.5%,含量极高。碱解氮含量23.3-223.8 mg/kg,平均值114.6mg/kg,大于100.0 mg/kg占67.6%,含量中等。全磷含量0.5-1.35 g/kg,平均值0.8 g/kg,大于0.6 g/kg占84.0%,含量高。速效磷2.0-13.5 mg/kg,平均值6.4 mg/kg,大于10.0 mg/kg占0.8%,含量低。全钾18.3-32.9g/kg,平均值23.8 g/kg,大于25.0g/kg占30.0%,含量高。速效钾43.6-269.9 mg/kg,平均值122.6 mg/kg,大于100.0mg/kg占51.4%,含量中等。pH为6.0-8.3,平均值7.2,小于7.5占65.0%。土壤B层:有机质含量8.5-53.0 g/kg,平均值26.6 g/kg,大于20.0 g/kg占60.0%,含量高。全氮含量0.6-3.3 g/kg,平均值1.6 g/kg,大于1.5 g/kg占51.4%,含量高。碱解氮含量18.1-137.6 mg/kg,平均值57.8 mg/kg,大于90.0 mg/kg占14.3%,含量低。全磷含量0.3-1.0 g/kg,平均值0.5 g/kg,大于0.6 g/kg占28.6%,含量低。速效磷含量2.2-8.0 mg/kg,平均值4.5 mg/kg,小于5.0 mg/kg占66.0%,含量很低。全钾含量14.2-27.8 g/kg,平均值21.3 g/kg,大于20.0 g/kg占64.9%,含量高。速效钾幅度21.1-233.1 mg/kg,平均值69.3 mg/kg,大于100.0mg/kg占14.3%,含量低。pH为5.9-8.2,平均值7.2,小于7.5占69.0%。综合土壤A、B两层的肥力特征,A层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普遍较高。B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其他含量均低。A层土壤肥力显著高于B层,肥力水平垂直变化明显。土壤pH 5.9-8.3,主要为中性、微酸性和弱碱性土壤。主要质地为粗粉质壤土。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好,具有较好的保肥供肥能力。2.土壤肥力对党参外观质量有影响。土壤肥力对党参外观质量有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与药材鲜重、干重、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与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越高,党参产量越高、品质越好。3.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通过土壤肥力主成分的分析表明:所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能把土壤肥力8个指标的全部信息的85.1%反映出来。因此,用主成分分析九寨沟县党参土壤肥力的特征是有效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最大,占所有指标的52.5%;其次是土壤pH、全钾、速效磷,占了所有指标的21.7%,最后是速效钾,占所有指标的10.9%。4.土壤肥力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土壤肥力主成分综合得分范围为-1.873-2.828,大于2的仅有2个,主要原因是二者有机质含量过高。综合得分的范围可以鉴定在-1.873-1.429之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相差为3.30,变化区间不是很大。土壤肥力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代表土壤肥力的丰缺水平:一等极高,二等为高,三等为中等,四等为低,在区域上分布为:一等、二等主要分布于双龙村;甲勿村、沟里村主要土壤肥力为三等,部分为二等和四等;四等分布主要集中在城沟村、上双河村。从土壤肥力与党参外观质量的相关性来看,一等、二等肥力土壤极适宜党参生长,三等土壤中等,四等不适宜。土壤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析的土壤按肥力水平可以归为一类,说明土壤的肥力差异不大,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因此,本研究认为区域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改变其肥力因子的存在状态来改善,不需要人为的施用肥料等来补充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