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熟地区全程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与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jel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一年两熟地区实行全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可行性,选择出适宜该地区一年两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提供指导灌溉用水的理论依据,论文在一年一熟地区保护性耕作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一年两熟地区全程保护性耕作体系的资源环境效益和生产效益为依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水分棵间蒸发的专项试验及模型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小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对降雨入渗影响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出了重要结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首次进行了一年两熟地区全程保护性耕作体系的设计与试验。论文采用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对华北一年两熟地区进行了全程保护性耕作体系田间试验,具有新意。 2.系统地测定与分析了一年两熟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效益和生产效益。测试得出,保护性耕作体系0~10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氮、磷和钾都具有增加的趋势,秸秆全部还田,不仅解决了秸秆堆积问题,而且减少CO2向大气排放,减轻温室效应。在该区采用玉米-小麦全程免耕100%秸秆覆盖体系或玉米深松100%秸秆覆盖+小麦免耕100%秸秆覆盖体系,全年每公顷可节约用水1110~1268m3,按河北省260万公顷耕地计算,可以减少灌水28.9~33.0亿m3。与传统耕作体系相比,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增加667元/hm2,玉米-小麦全程免耕100%秸秆覆盖体系增加最大为1546元/hm2的经济收入。 3.首次建立了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体系下玉米苗期阶段的日棵间蒸发量模型。从地表含水量、地表秸秆覆盖率、地温、叶面积指数四个方面探讨了对棵间蒸发的影响效果。建立的四因素幂函数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完成日棵间蒸发量的预测。初步建立了棵间蒸发量的阶段积分模型,为预测农田蒸发量,指导保护性耕作下的田间灌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完善和发展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具有创新性。 4.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通过试验深入研究了玉米、小麦秸秆覆盖对改变土壤水分再分配及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解决了有些学者对小降雨量下秸秆覆盖能否增加土壤含水量的疑问。
其他文献
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研究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现
本研究在中波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从波兰引进了7株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通过小试、中试的筛选工作,获得了Ap2菌株,其工厂化栽培产量达到21.76kg/m2.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新疆夏季光热资源丰富,但草菇栽培少.本技术用栽培阿魏菇的废料,以小拱棚方式栽培草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挤出吹塑配方技术。
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先生(1899-1946年)的一生,虽然如流星般短暂,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和民主革命史上、他却留下了自己耀眼而永恒的光辉.闻一多先生人生的后
我国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设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也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估检测中关键的一个步骤,对
深度报道作为纸媒和电视新闻的优势新闻范式,是新闻媒体引领舆论导向、深入调查新闻事件、洞察事件背后社会问题的重磅武器.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媒体的涌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
昆明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海拔1,400~2,800m,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035mm.
为了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江西省石城县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撬动一笔贷款、创新一套机制、提供一套服务"五位一体"的扶贫思路,探索出一条产业带动扶
乙烯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气体植物激素,它对植物的代谢调节可贯穿其整个生活周期。前人的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在甘蔗生长发育的前期,叶面喷施低浓度的乙烯利能有效促进甘蔗早期的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