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Ⅰ)巯基配合物与铜(Ⅰ)、银(Ⅰ)炔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光物理性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合成了银(Ⅰ)巯基配合物与铜(Ⅰ)、银(Ⅰ)炔基配合物,并研究其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另外还对能与离子作用并引起光物理性质变化的铜(Ⅰ)、银(Ⅰ)炔基配合物的合成作了探索。本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前言,简要介绍了含巯基类银(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含炔基类铜(Ⅰ)、银(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及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意义。 第二章报道了三核银双巯基配合物[Ag3(μ—dppm)3(SR)2](ClO4)(R=C6H4Cl—4(1),C{O}Ph(2),C{CH3}3(3))及六核银四巯基配合物[Ag6(μ—dppm)4(SR)4](ClO4)2(R= C6H4CH3-4(4),C10H7(5))的合成,并使用NMR,IR,EA及ESI—M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且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其中1,2,4,5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第三章报道了三核银(铜)炔基配合物[Ag3(μ—dppm)3(μ3-η1-C≡CCOO)(Cl)](6)及[Cu3(μ—dppm)3(μ3-η1-C≡CCOO)(OCH3)](7)的合成,并使用NMR,IR,EA及ESI—M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结构,且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 第四章报道了三核铜炔基配合物[Cu3(μ—dppm)3(μ3-η1-C≡CC6H4C{=O}H)2](ClO4)(10)的合成,并使用NMR,IR,EA及ESI—M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结构,且研究其光物理性质。讨论了配体N—phenyl—2-L(4-ethynylphenyl)methylene]hydrazinecarbothioamide(8)与离子的作用。并探索了含该配体的三核铜(Ⅰ)、银(Ⅰ)炔基配合物的合成。 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8月1日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湖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湖北小组)、李汉俊、李达(上海小组)、邓恩铭、王烬美(山东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进入第二学段,翻阅人教版语文教材,发现《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并不像第一学段那样安排一些有关字词的基础内容。第二学段教材中的“我的发现”时常安排有词语的感悟、修
6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全国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田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未成年人工作、推动少年儿童健康成
近日,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就央视3、5、6、8频道版权问题发布联合声明称,经中央电视台授权,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南省内独家享有中央电视台3
单液流电池相对其它液流电池在避免电解液相互交叉污染和节约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针对现有单液流电池比面容量和能量效率低的缺点,提出并开展研究了一种基于复合高氯酸溶液作为电解液,电沉积超高比面容量二氧化铅和铅分别作为正负极的全铅液流电池。围绕上述单液流电池,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高氯酸电解液的氧化性进行了研究,并使用正交
有机硅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介电性能、耐候性、憎水性等特点,是航天飞机、洲际导弹雷达天线罩的最佳选择。随着国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航空航天领
一个自主创办于22年前的电视戏曲节目,之所以能够绿树常青,正是因为在扎根群众、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基础上做到了与时俱进的传承和发展。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已经走过了2
稀土上转换荧光材料因其独特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在高清晰度显示、集成光学系统、固体激光器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因而控制合成新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材料变得十分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