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n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资料不少,但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关注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或关注来自与我国来往密切的国家的留学生,对那些来往不密切或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的留学生关注得比较少,尤其是专门针对印度留学生进行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研究成果颇为少见。针对这一背景,笔者决定对印度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笔者利用在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便利条件,以印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探讨广西医科大学印度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并分析影响其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尝试提出适当的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目的及意义、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并对跨文化适应研究进行总体概述,分别从相关概念、理论模式、国内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跨文化研究的现状。其次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调查当前广西医科大学印度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并分析影响其跨文化适应的因素。通过调查广西医科大学印度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得知:1.印度留学生在社会文化适应方面情况良好,但对自己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学校支持、老师支持方面不太满意;2.在学业适应方面,印度来华留学生对课堂教学整体比较满意;3.在心理适应方面,全体被调查者的平均抑郁指数属轻微抑郁范畴。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1.来华时间越久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综合评分越高;2.来华时长与学业适应呈对数关系,在华第一、第二年间学业适应程度变化得比较快,而后适应程度趋缓;3.在性别差异与心理适应关系上,女生整体心理状况比男生整体更加偏向负面。社会支持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宗教因素、留学动机因素、认知经历因素、个人性格因素等对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则从学校方面、印度留学生方面、中国当地学生方面、中国当地社会方面给出可操作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印度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深刻的影响着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俨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社会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希望在
目前在教师评价制度中文化因素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长期忽略,这严重影响了教师评价制度的有效性。本文以霍夫斯泰德(Hofstede)中国传统文化五个维度的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
利用物理场中微波对木薯淀粉颗粒进行处理,考察微波作用对木薯淀粉结晶形态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作用后的木薯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微波
师幼冲突作为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外在的表现形式,分为行为型冲突、语言型冲突、回避型冲突和破坏型冲突。造成师幼冲突的原因,既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经验和专业素养有
音乐偏好一直以来都是国外音乐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音乐偏好维度由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可以为人际交往、音乐治疗等提供实践指导,受到了国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各种言论都会得到表达,既可能形成共识,也可能产生分歧。宁波老虎咬人事件中的意见分歧很大。网民如何理性讨论,达成共识,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梳
主要论述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技术路径经历了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三个阶段。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的自动化技术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生产厂商的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
[目的]为了研究超声波作用对木薯淀粉结结晶结构的影响。[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对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超声波处理木薯淀粉的最佳条件为:以浓度5%硫酸钠溶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