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择校生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基础教育的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影响素质教育一种现象是存在与基础教育过程中的择校现象,这种现象下至小学上到高中都普遍存在着。择校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择校生”、“择校费”成为世界罕见、中国特有的现象。造成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结果。 由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不平衡,使得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硬件和软件的差距,在师质队伍的质量方面也存在相当的距离,进而在教学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学校之间的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其后又人为地进行等级排序,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为了当地的升学率,对重点学校进行了政策上的倾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配备较好的师质力量,使得名校的声誉越来越高。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如学校风气等)、硬件条件、师资教学水平、学校声誉文化底蕴、学校升学率”等因素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窝蜂争着挤进重点学校,因而,“择校现象”就应运而生,造成恶性循环。 “择校”问题影响了政府的威信,严重地损害了国家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择校”现象的盛行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选择升学率高者而上,学校面对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在提高升学率上挖空心思,在比升学率上暗暗较劲,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择校”现象的存在,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现实中金钱、权力、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会使学校教育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种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产生择校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及对影响择校的因素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又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择校的因素: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如学校风气等)、硬件条件、师资教学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学校声誉文化底蕴、学校升学率、交通安全等做了定量的分析。文章第一章对“择校生”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以及这种现象为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由此提出研究形象择校的因素的必要性,并对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利用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分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如学校风气等)、硬件条件、师资教学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学校声誉文化底蕴、学校升学率、交通安全等”因素在进行学校选择时对选择者的影响。本文的第四章在简单总结的基础上对解决“择校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设00使得   当00,有ufu(r,u)-f(r,u)>0.   (A3)对所有的r>0和u>0,有fr(r,u)≤0,并且2Fr(r,u)≤ufr(r,u).   (A4)函数   g(r,u)=2f(r,u)+rfr(r,u)/uru(r,u)-f(r,u)   对
路和圈是图的两种基本结构,是分析和刻画图的有力工具,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归结为图的路和圈问题,所以这方面一直是图论中的热点研究领域.关于路和圈的进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