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草根系不同微生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根系招募的独特的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健康和适应自然环境至关重要。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不同的生境以供生息。然而,人们对植物根系不同微生境中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根系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羊草(Leymus chinensis)作为草原优质牧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家畜的天然口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此,我们在内蒙古草原从东到西的横断面上,在以羊草为优势种的草原采集了20组羊草样品,利用16S r RNA和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羊草根际、根表和根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羊草根系不同微生境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及其在羊草生境变化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羊草根系微生物群落在不同的微生境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分化。根际、根表和根内的α和β多样性具有显著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微生物类群也呈现出显著差异。通过植物微生物组溯源模型(SMPM)发现羊草根系微生物聚集在不同微生境中有较强的分化驱动过程。此外,不同微生境中微生物的共现性网络随着从根际到根内的推进复杂程度发生变化。此外,羊草根系不同微生境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导致其潜在功能也有所不同。(2)基于校正后的零模型的归一化随机性比率(MST)分析发现在不同生境羊草根系微生物群落的构建是由确定性过程主导的,体现了宿主植物自主选择和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此外,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羊草根系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不同的空间周转率,说明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羊草根系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物种替换是导致羊草根系微生物群落相似度差异的主要过程。关键物种主要是属于细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类群,真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类群。(3)羊草根系系统微生物群落特征在宿主不同生境之间有显著差异。微生物群落物种替换率影响高于物种丰度的影响。温度是引起羊草根系系统不同微生境微生物物种变化的主要因子。
其他文献
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评价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研究能够为绿地系统的未来规划进行指导。伦敦是推动世界建设城市环城绿带的成功典范,本文基于ENVI5.3、GIS平台,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从时间维度、绿地空间格局类型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系三个角度,对1975年来伦敦绿地系统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发现绿地系统自1975年以来经历了"分—合—分"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可分为1975—1
期刊
目的评价Gene X-pert MTB/RIF X-pert检测脓液、死骨和肉芽组织诊断结核病和结核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5月31日-2020年5月31日确诊的107例脊柱结核患者,选择同期确诊的非结核患者按照3:1进行配对。通过穿刺或术中采集取脓液、死骨和肉芽组织,采用X-pert技术、MGIT960液体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抗酸涂片染色法对脓液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方法检测脊柱结
期刊
<正>眼球钝挫伤易导致晶状体脱位,常伴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或后囊缺损,无法在囊袋内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悬吊术是此种情况下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对于合并角膜水肿、前房积血以及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者,由于无法获得准确的人工晶体参数,行Ⅰ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条件并不成熟,需要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行Ⅱ期人工晶体悬吊术。而对于晶状体脱位明显,且未合并较严重并发症者,可根据患者情况行Ⅰ期人工晶体悬吊术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思想道德观念、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物质精神财富,陶冶思想情操。文章通过阐述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与原则,提出了需打通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深挖本地文化资源以促进文化吸收、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形式、提升道德与法治实践素养四个策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深度融合,提升课堂
期刊
城市边缘区自然生境的环境胁迫是城市化造成的突出问题,生境保护早在30多年前就受到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美国的物种保护经历了特定物种实体保护和重要生态斑块保护,最后回到物种赋存生境保护,可见生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增强保护规划与提升管控实效方面,中国还有待发掘系统的应对方案。美国生境保护规划起步时间早、管理体系完善且能充分协调生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对我国城市地区全覆盖规划,特别是对提升城市边缘区
期刊
规则意识主要是指人们自觉以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的相关意识,是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意识,能够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行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规则意识的德育课程。因此,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成为德行兼备的人才。
期刊
远程教育因其灵活、机动的学习特点备受关注,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继续教育方式,远程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地点、身份的约束。本文从远程教育考试系统的功能介绍、系统实现、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最终实现基于B/S模式的远程教育考试系统。
期刊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法律教育意识的提高已成为当前的一门重要的课题。教师作为向小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引导者,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强的教学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守法的意识,便于他们能够非常明确地认识到日常行为的规则,而达到自觉遵规守纪的目的。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注入浓厚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理解并感知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引领学生在情境化、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打造德育阵地、优化教学活动、组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深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认识理解、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根植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期刊
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认识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根据目前优秀文化融入存在的不足,采取可行性教学策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与塑造作用,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充分运用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元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