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铝基纳米团簇储氢性质和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研究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研究的热点,氢能由于其清洁、丰富、高效成为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  氢能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就是氢能的储存,储氢希望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储存氢气紧密程度高;二是储放氢可逆性能好。因此,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于研究和设计出理想的氮化铝基储氢材料,以及研究其储氢性质和微观机制。  主要内容如下: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下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Li原子修饰的(AlN)n(n=12,24,36)纳米笼的储氢性质和微观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每个Al原子吸附一个H2分子,(AlN)n(n=12,24,36)纳米笼结合H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分别为0.189、0.154、0.144 eV/H2,储氢的质量密度均为4.7wt.%。同时发现,Li原子可以牢固的结合在(AlN)n(n=12,24,36)纳米笼表面的N原子上而没有发生团化效应,H2分子的极化和Li的2p轨道与H的s轨道的杂化,使得每个Li原子能够吸附2个H2分子,平均结合能分别为0.145、0.154、0.102 eV/H2。因此,Li原子修饰的(AlN)n(n=12,24,36)纳米笼储氢质量密度高达7.7 wt.%,接近美国能源部(DOE)2015年储氢质量密度为9wt.%的目标,而且H2分子的平均结合能在0.1-0.2 eV/H2的范围内,有利于常温环境下的储存释放氢。当两个Lin-(AlN)n(n=12,24,36)纳米笼发生相互作用可能会形成新的团簇,这可能会降低其储氢能力。
其他文献
库仑爆炸是飞秒激光强场和分子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了众多理论和实验工作者的关注,而分子的库仑爆炸核动能释放谱在研究分子发生库仑爆炸过程中的解离电离动力学方面
本文应用ABEEMσπ/MM方法计算了环烷烃CnH2(nn=6~12)、醇CnH2n+1OH(n=1~8)、醛CnH2nO(n=1~8)和羧酸CnH2n+1COOH(n=0~8)分子的总能量。将计算结果与从头算(MP2/6-311+G(d,p))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相比,绝对偏差最小的是0.0000kal/mol,最大的是9.0601kal/mol;相对偏差最小的是0.0000,最大的是3.1134
本文考虑了三元混晶(TMC)的“单模”与“双模”性,通过介电连续模型和修正的无规元素等位移模型(MREI),对含TMC的多层球形核壳异质结中光学声子模频率和相应的电-声子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选取四种核壳材料为例进行计算,分别是InN/InxGa1-xN/InN、ZnS/ZnxCd1-xS/ZnS、GaAs/AlxGa1-xAs/GaAs和ZnSe/ZnSxSe1-x/ZnSe,其中InxGa1-x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