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灾难报道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灾难报道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类重要题材,也是衡量媒体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尺。纵观当代中国的灾难新闻报道,经历了一个特征有别的流变过程。改革开放之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灾难表达框架和操作惯性的影响与制约,灾难新闻一直是我国媒体的“报道禁区”,这从20世纪70年代通海、唐山两次地震灾难发生后我国媒体的严重缺失中可见一斑。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总体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闻媒体行使着信息传播以及舆论引导主渠道的神圣职责;新闻传播环境不断融合与开放;新闻报道理念与时俱进。我国媒体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报道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报道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也提升了我们的国家形象。这些变化促使本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20世纪70年代通海、唐山地震新闻报道方式与理念是什么?与汶川、玉树地震新闻报道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本文在立足国内已有的灾难新闻报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主流媒体对于通海、唐山与汶川、玉树这四次不同历史时期的地震报道为视阈,通过分析研究,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媒在灾难新闻报道方式上的差异性以及报道理念上的演变轨迹,并浓缩出国家新闻改革的历史发展趋势。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灾难报道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灾难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第二与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中第二部分从报道的时效性、透明度等方面对这四次地震报道的特点做了总体上的历史概述;第三部分以《人民日报》为主要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作为支撑,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主题、报道内容、新闻体裁、报道立场、报道主角以及新闻话语这几个层面对这四次地震报道的差异性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论证得出20世纪70年代的通海、唐山地震新闻报道框架为“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框架,汶川、玉树地震新闻报道框架为“政治宣传主导,兼有稳定基调下的人文关怀框架”。在此基础上找出国家新闻政策体系的转变,传媒性质和自身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公众主体意识的变化以及国际传播环境的变革和影响是导致这四次地震报道方式与理念存在巨大反差的根源所在;第四部分为总结部分。对新时期我国传媒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推进信息公开,提升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争夺应对灾难事件的国际话语权,进而维护好我们的国家形象等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理性思考,初步勾勒出我国传媒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以期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灾难新闻报道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政府和媒体都没有太多的经验积累,这就需要我们重构政府与媒体的关系,积极构建新的灾难报道机制,为突发灾难性事件中的“传媒介入”提供更充足的运作空间,这对于提升我国传媒应对灾难事件的国家话语权,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以熊彼特、钱德勒学说、交易成本理论、模块化组织理论以及Schilling一般性模块化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制造业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现状与特征及中国经济运行环境的现实特点为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生活化、隐性化和可持续化的新需求,这些新需求的满足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一切可使用载体,创新大学生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医院患者相对集中,特别是综合性医院患者流量大、病种多,医护工作者在进行诊疗活动、护
1994年1月1日,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第一次改革,改革的方向为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为基础,改变以往存在复汇率的状况,实施官方汇率和市场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以及如何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弥补市场缺陷,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其中政府如何有效地进行投资选择,即如何有效地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
羌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历史悠久,不论是在伦理纲常还是历史人文方面皆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说到影响深远,举足轻重的便是羌族音乐了。羌族音乐与羌族人民的生产劳动、生
水环境智能分析仪是一种检测水环境中某些元素浓度的仪器。这种仪器在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人们的生活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靠、及时、准确的测量出水环境中一些元素的浓度
WEE1是组蛋白转录、染色体浓缩和细胞周期进程调节的一个重要的因子。WEE1激酶能磷酸化细胞分裂周期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Cdc2),下调其活性,进而可以调控细胞G2到M期的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构建了一个包含交通转盘、隧道、高架桥和下沉式公交站的立体交通几何模型,建立了该系统中流体流动与污染物传播的耦合数学模型,数值分析了环境风变化时,该系统中流体流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