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取土化验分析方法,探明了隆尧县土壤养分现状、等级分布、时空演变及变异规律;并通过布置田间肥料、肥效试验获得基础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对不同肥力地块的氮、磷、钾施用量及作物产量进行拟合,建立冬小麦-夏玉米一元二次施肥模型、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同时对该县土壤供肥能力、肥料产量贡献率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隆尧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通过施肥模型得出冬小麦-夏玉米经济施肥量。这对指导隆尧县冬小麦夏玉米科学合理施肥,逐步增强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丰收及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得到的结论总结如下: (1)土壤有机质为16.7g/kg,土壤全氮为1.1g/kg,土壤碱解氮为105.6mg/kg,土壤有效磷为22.8mg/kg,土壤速效钾为146.0mg/kg,土壤有效铁为7.3mg/kg,土壤有效锰为23.5mg/kg,土壤有效铜为1.5mg/kg,土壤有效锌为2.1mg/kg。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为褐土>潮土>盐土>风沙土,全氮为褐土>潮土>风沙土>盐土。有效磷为褐土>潮土>风沙土>盐土。速效钾为:风沙土>潮土>褐土>盐土。有效铁为:潮土>盐土>褐土>风沙土,有效锰为:潮土>盐土>褐土>风沙土。有效铜为:潮土=盐土>褐土>风沙土。有效锌为:褐土>潮土>风沙土>盐土。 (2)通过利用一元二次、三元二次方程对高、中、低肥力地块氮、磷、钾施肥量及产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及拟合。建立冬小麦-夏玉米氮、磷、钾肥一元二次施肥模型和三元二次施肥模型。综合两种施肥模型得出冬小麦-夏玉米氮、磷、钾肥合理用量范围,其中冬小麦高肥力地块氮、磷、钾的经济用量分别为16.12-17.89kg/667m2、8.31-8.86 kg/667m2、8.42-9.23 kg/667m2;中肥力地块氮、磷、钾的经济用量分别为16.5-16.6 kg/667m2、7.23-7.4 kg/667m2、8.17-9.91 kg/667m2;低肥力地块氮、磷、钾的经济用量分别为12.86-13.18 kg/667m2、8.5-9.22 kg/667m2、6.41-6.68kg/667m2。夏玉米高肥力地块氮、磷、钾的经济用量分别为14.82-16.01 kg/667m2、2.5-3.77 kg/667m2、7.03-10.32 kg/667m2;中肥力地块氮、磷、钾的经济用量分别为13.03-15.9 kg/667m2、4.13-4.31kg/667m2、6.38-8.36 kg/667m2;低肥力地块氮、磷、钾的经济用量分别为10.93-12.33kg/667m2、3.34-3.41kg/667m2、5.17-6.06kg/667m2。 (3)冬小麦氮肥产量贡献率为24.5%-30.8%,磷肥产量贡献率为12.7%-28.8%,钾肥产量贡献率为12.3%-20.8%;夏玉米氮肥产量贡献率24.8%-26.4%,磷肥产量贡献率为2.6%-11.1%,钾肥产量贡献率为5.2%-10.2%。 (4)冬小麦高肥力地块土壤供氮、磷、钾能力分别为75.5%;86.8%;87.7%,中肥力地块土壤供氮、磷、钾能力分别为74.5%,87.3%,86.3%。低肥力地块土壤供氮、磷、钾能力分别为69.2%,71.3%,79.2%。玉米高肥力地块土壤供氮、磷、钾能力分别为73.6%;97.4%;94.8%。中肥力地块土壤供氮、磷、钾能力分别为74.1%,88.9%,92.6%,低肥力地块土壤供氮、磷、钾能力分别为75.2%,89.4%,89.8%。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表明,该县土壤养分限制谱序为N>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