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区域合作倡议,用以创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模式,全方位推进域内国家双边与区域合作,增强国家间关系和地缘政治稳定,实现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是我国与域内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愿景和写照。在倡议推进过程中,域内网络空间治理问题突出且跨国性和外溢性显著,能否妥善而有效的实施区域治理,推进“一带一路”网络空间治理,将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能否成功推进。论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归纳,遵循理论铺垫——现状分析——路径构建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据网络空间定义,结合网络空间治理现有特征,分析沿线国家地区面临着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技术、组织、合作、能力建设参差不齐的现状和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领域的挑战,并探讨其多元性与复合性,区域性与跨国性,动态变化性与防控手段局限性并存的特征。域内国家实施网络空间治理面临域内外大国权力博弈、治理理念竞争,制度供给缺乏,互信缺失,预警能力不足等客观束缚,客观上需要中国作为倡导国整合资源提供必需的区域公共产品。本文最后引入区域公共产品理论,提出采用倡导国主导先行供给、域内及跨区域合作供给模式,形成从“低敏感”到“高敏感”立体化稳定机制安排,搭建域内多元主体与多层次并存的供给框架。中国应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指导理念,以积极发挥现有域内外治理规则的多边合作机制与安排、努力创设新治理规则并在域内先行先试、做好域内外大国良好的沟通协商,加大公共外交力度、以低敏感区域提供公共产品为突破口等主要路径,实施区域网络空间治理。未来需要对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问题、效率公平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探讨,中国要设置更为灵活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内容,最终发挥中国主导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效用,提供治理路径,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水平,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区域网络空间治理和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应对,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