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与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尤其是对学生的错误所持的态度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持何种态度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相信对学习者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反馈能促进其中介语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具体持哪些态度呢?教师的这些态度是否合理及其对教学有何影响?本研究以Hendrickson(1978)和Lyster and Ranta的研究为框架.采用问卷、课堂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调查了教师对学生错误所持的态度.分析和研究了教师的种种态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如下:多数教师都认为对学生的错误应该予以纠正.少数教师认为不必予以纠正;至于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们则存在不同态度。有些教师认为一出现错误就应该立刻纠正.他们非常重视语言的正确性:也有教师认为语言表达应该注重流利性.而纠错会影响语言的流利度。这两种态度带来的不同结果就是:前者会因教师不断地纠错而使学生情绪焦虑.挫伤学生试图用目标语交流的积极性:后者则因教师太放纵学生的错误而使一些严重的错误没有得到及时更正.阻碍目标语的提高。因此探讨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态度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能给我们的外语教学以良好的启示。本文在课堂教学经验.问卷调查及教学观察的基础上.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们对待学生错误的客观情况.从而引起教师们的一些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学。论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对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工具.研究主体等进行描述。其中包括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课堂调查。第四章,阐述研究发现并讨论。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有实践意义的成果来更好地促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