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调控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这一问题是货币当局和经济学者们密切关注的,也是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经济增长,纵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但是组成实体经济的企业和个人等这些微观经济主体们,他们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有着怎样的反应?众所周知,投资是企业得以发展和盈利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投融资行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公司金融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这方面的探索不仅深化了对政府行为的认识,也有助于拓展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研究。既然要研究微观企业投资问题,按照企业所有权性质的特点,我国企业在大类上分为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函数和资源禀赋,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否受到货币政策和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怎样的影响不得而知。为了探索这些理论上的疑惑和未知,本文在相关理论和文献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1从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关系入手,把全样本公司数据和分样本公司数据对比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全样本上市公司、央企、地企和民企是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假设2主要讨论了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各类型的企业投资行为受到货币政策影响是不同的。最后,重点剖析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不同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投资行为造成影响。本文基于2009年第一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期间的深圳股票市场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缓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了企业投资扩张,分样本结果表明,民营企业投资受到货币政策调整影响最大,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地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了民营企业投资扩张。地企也受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但货币政策是直接影响了其投资行为,并不是通过影响地企的融资约束实现的,而央企的投资行为没有受到货币政策的任何影响(包括直接的影响或是通过融资约束产生的影响)。笔者分析,造成国企(央企和地企)与民营企业投资行为差异的一方面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变动没有影响到国企的信贷资金,从而没有对国企的融资约束产生影响,对于这一原因的解释本文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变动没有影响国企的信贷资金变动,没有对国企的融资约束造成影响,而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数额变动较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尽管中国历经了三十多年的经济转型,但广大的民营企业仍旧处于分配性体制的主从次序最低端,企业仍旧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约束,当货币政策宽松时,民营企业更容易在信贷资源分配时得一杯羹。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民营企业认清当前经济形势,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以便在投资机会来临之时抓住投资机遇。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协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从而实现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公平竞争,共同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