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人之死》和《饥饿艺术家》为例论残雪与卡夫卡小说镜像问题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雪是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她的创作理念和思路独树一帜。在创作之初,她就毫不避讳的坦言自己深受卡夫卡的影响。本文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以残雪的《名人之死》和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两部小说为例,来解读残雪和卡夫卡的小说的镜像问题。   镜中映射的“自我”,是由他人或他物反映的自我概念。我们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认识自我、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在两位作家所创造小说的虚拟世界里,故事中的人物也同样生活在强烈的“他者”氛围之中。他者始终与我们相依相伴,只要存在,就必与他者同行。拉康镜像理论核心部分是自我的身份认同和他者理论。先行的他者已经在自我最初的成形中根深蒂固,自我无法摆脱,在此后对于生命的追寻中自我一再出现迷失与异化,最后冲出精神重围,如梦方醒,发现一切都是虚空。由于名人和艺术家在他者中确认了自我的身份,而所认同的镜像与现实发生冲突,渴望而不可得,他们陷入无助与绝望,镜像破碎也意味着主人公生命的尽头。   就两位作家而言,残雪对卡夫卡的解读,其实也是通过他者在反观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拉康的镜像理论为我们搭建了对残雪与卡夫卡进行比较研究的桥梁,有助于我们对残雪与卡夫卡的小说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他文献
对智慧校园建设状况进行分析,总结RFID技术使用的价值性,核心目的是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校园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满足智慧校园的建设及发展需求,实现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
作者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14岁开始发表作品,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期刊
将甲骨文字研究与美学研究结合,是对甲骨文字研究的一项非常有益的补充。本文把甲骨文字视做审美对象,以《新甲骨文编》作为字形来源基础,在观察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了6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