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淡水养殖业经常爆发大规模感染性疾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而由于全世界食品安全法规对食品中抗生素残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严重限制了抗生素在治疗鱼病时的应用。抗菌肽被证明是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对抗感染性疾病,被当做是抗生素的良好替代品。彭泽鲫是我国第一个直接从野生鲫鱼中人工选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它具有培育简单、生长快、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等许多优良特性,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淡水鱼类,本试验拟从彭泽鲫体内筛选新型抗菌肽基因,从而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奠定基础。本试验以成年彭泽鲫为材料,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T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实验组彭泽鲫用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腹腔注射处理。采用3个锚定引物和8个随机引物共24个组合的逆转录PCR反应对T组和C组肝脏总RNA进行差异显示逆转录PCR(DDRT-PCR)分析,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分离DDRT-PCR产物,获得T组特异的差异显示条带31条。经PCR再扩增、电泳检测和纯化,共得到差异显示的cDNA片段20条。将此20条差异显示的cDNA片段进行T-A克隆和测序后,获得11个差异显示ESTs序列。这些序列已递交给GenBank的dbEST数据库,登录号为:GE342614,GE342615,GE342616,GE342617,GE653346,GE653347,GE653348,GE653349,GH159107,GH159108,GH159709。通过BLASTn和BLASTx工具将这些差异显示ESTs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一些与它们同源的序列,这些同源序列的功能注释可为确定差异显示ESTs所属基因的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然而,我们获得的大部分差异显示ESTs的功能目前尚未报道,它们可能是彭泽鲫中存在的新的抗菌肽基因序列。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致病菌诱导下彭泽鲫体内免疫相关基因,尤其是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情况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发现鱼类新型抗菌肽基因奠定了基础,但各差异显示ESTs、其所代表的基因尚需在结构、功能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