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权利意识的培植与公民身份认同的生成——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应然趋势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人之形象。完整地理解公民的内涵,至少要同时把握两个基本维度:其一,公民权利意识;其二,公民身份认同。前者主要着眼于个体层面,即公民的诞生取决于公民意识尤其是权利意识的培植;后者主要着眼于群体或族群层面,即公民对于政治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前者主要立足于法律层面,后者主要立足于心理层面。二者共同构成了公民的基本内涵,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真正把握公民的现代内涵。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精神基础,而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   随着当今社会由“熟人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中国正逐渐进入一个权利备受关注和尊重的时代,作为构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前提,培养我国大学生权利意识的重要性正迫切凸现出来。   公民是现代国家中普遍的成员身份与法定地位,而公民身份是和谐社会成员的基本身份,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身份基础。公民身份有助于维系社会规则、协调社会关系、凝聚社会价值。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培养大学生公民在内的身份认同为基础和依托,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大学生公民人格,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公民。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公民权利意识界定为公民作为特定社会中独立、平等、自由的成员主体,对所应享有的利益和自由的自觉体认、主张和要求。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权利主张和权利要求三个方面的主观态度维度。   通过对实地调查访谈的反思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本研究形成了对健全的公民权利意识体系的新建构和公民身份认同的新主张。笔者将健全的公民权利意识体系界定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公民对本身应享有的利益和自由的自觉体认、主张和要求;第二层次涉及公民本身的权利与身边其他人的权利问题;第三层次即公民对于其相应应负的责任的自觉体认与承担意识。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内在联系。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公民权利意识,应首先从提高对其自身应有权利的认知和对公民身份的认同入手。学校应该将最基本的权利赋予学生,将健全的公民权利意识明确地教给学生,并对学生权利予以应有的尊重。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公民身份并乐于接受包括国家、民族在内的身份认同,以形成健全的身份认同感。此外,在学校及周边形成重视和尊重个人权利和身份认同的大环境,也有利于大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培植和公民身份认同的生成。
其他文献
1前言青霉素的发明,成功地治疗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问题。随后问世的各种抗生素使得细菌性感染死亡率大为降低,多种抗生素在应用多年后,出现了耐药菌,它对药物的敏
提出了广义预测控制的一种监督扩展形式 ,主要目的是用于降低由建模误差所产生的对系统鲁棒性的影响。首先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情况 ,将其用于飞行器飞行路线角的自适应控制。
文章主要介绍PI控制对电子油泵中的应用,并认为通过PI控制能精准地控制电子油泵转速,从而有效改善变速器性能与使用寿命。在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中(7DCT)[1],离合器的冷却和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现场对各项性能数据的解析来看,与竞争品牌相比,T1X平台架构更加先进自主汽车品牌逐步摒弃了此前的逆向开发,走入正向开发的正轨。近日,我们就来到了奇瑞汽车位于上海的奇
安全工作中要学会用“望远镜”来远眺企业的发展前景。安全生产,对员工生命是一把保护伞,对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是一部原动机。没有安全,员工生命将受到威胁,生产、经营就要遭
从本质上来说,一切社会活动都是沟通和交流活动,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近年来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也日渐凸显出
小学体育教学正在全面深入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创新教学应创新教学思想、培养意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
本研究以我所参与的一个中美合作的信息技术教育项目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Learning Program(ICLP)为研究背景,以参与ICLP项目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
学位
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已达到共识。然而,如何判断个体问题解决过程中表征水平的高低呢?目前不少学者采取了分类学的思路,这种思路带来的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