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只有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顺利和成功的转移,农民才有实现持续增收的有力保障,只有农民增收有了保障,“三农”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 本文从陕西农村社会经济及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运用定性分析法对影响陕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整体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集中体现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移成本的高昂;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约;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基本就业服务缺乏,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智力、法制、身体、心理素质的障碍;农业自身吸纳能力的减弱;小城镇总体水平不高,吸纳功能弱;城镇人口失业率日益提高的影响;政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认识不到位;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走出去的意识淡薄等。并依据实地调查资料,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陕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因素和个体因素。为了准确反映各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文章又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陕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一步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文化素质、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陕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陕西农村实际情况,认为陕西农村今后可选择的有效路径主要有: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继续发挥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积极而稳步地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异地转移。文章从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等方面入手,提出进一步加快陕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渐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消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制度障碍;完善并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建立健全高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城市用工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完善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强化法律服务,监管和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形成农村人才涌入的“洼地”效应,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其他文献
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而在当今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仅依赖于国内的研发投入,还取决于国际的技术溢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自身研发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凸显,企业面临的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加。同时,企业依靠自身资源应对市场的发展模式完全被市场所淘汰。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抉择的问题。基于供应链的战略联盟作为一种以供应链关系为基础,以寻求整体竞争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为核心的组
近几年,城市突发事件频频爆发,我国2008年的城市突发事件更是多于往年,年初的南方城市雪灾、四川特大地震、南方暴雨灾害、乳制品安全事件等较多突发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
从2003年至今,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完善。五年来,地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得到建立并完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证明了目前地方国有资产监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