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多重文化意识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开始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城市文学随之蓬勃发展、蔚为大观。面对纷繁复杂及变化发展中的城市小说,本论文从意蕴丰富的文化的角度,分别从城市文化意识、市民文化意识和个体文化意识等方面来探索和研究90年代城市小说的特征。其中,通过对人性异化的困惑以及寻找“精神家园”的迷惘的分析,论述了流浪、漂泊的城市文化意识;从题材主旨、叙述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论析了世俗化的市民文化意识;通过对女性个体生命体验的自审以及男性欲望的自我审视的分析,论述了审视自我欲望的个体文化意识。 由对90年代“城市小说”多元复杂的文化意识的分析,可看到“城市小说”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丝毫不亚于“乡土小说”,不仅从城市小说创作的千姿百态中,看到了审美对象的变换,审美意识的拓展,而且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认清文学创作的方向,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理想主义精神的本质是人本能的“上征”渴望,这种渴望只有与人的产生于现实土壤的理想相结合才能获得具体的内涵,拥有内涵的渴望才能升华为主体的理想主义精神,拥有支撑主体干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副词研究在汉语和韩国语语法研究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副词的使用往往牵涉到语义、语法、语用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和韩国语短时义时间副词做对比分析。试图通过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显得既熟悉又陌生,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影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地浸润在每个人的生活里。在时间之流中,我们的生命就宛如一叶扁舟,成为我们把握时间的唯一方式
中国城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迅疾地发生着从外观到精神内核的剧烈变化。一种新的以城市做背景,同时将它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展现其独有魅力的“城市文学”出现了。“新生代”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位杰出作家,萧乾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着一定的意义。萧乾最早的创作是以短篇小说开始的。综观萧乾在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从中可以看到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