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迎接新时代到来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利益主体和社会组织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同时,各种职业类型日新月异,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也因这个变化而受到深刻影响。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可能赋予其‘高贵’、‘尊严’,但同时,也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计划使其陷入不幸”(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不高仍是严峻的问题,而在他们的职业选择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情况: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另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单位反馈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价值观,出现这些问题既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有关,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关,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认同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掌握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更要引导大学生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认同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既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总趋势、总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可以凸显自我价值的职业价值观,这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论文选题的重要缘由。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认同现状,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认知与认同总体呈低等水平,主要问题包括:首先,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了解度不高且缺乏清晰掌握;其次,对职业价值观教育者的情感认同度不高,在学习过程中与教育者的互动效果不佳;再次,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帮助甚微;最后,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外化行动意识与行动力不强。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极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问题分析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论文中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法,概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作清晰定义,首先,论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职业价值观为主要研究理论基础,使论文内容更具科学性,认为只有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出发,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才能帮他们把实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其次,论文详细梳理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构成因素及心理变化轨迹。基于以上研究并结合现存问题,分别从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中介、认同环境等四个要素分析问题原因。论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文章根据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及访谈内容为基础,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认同培育路径。内因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认同教育活动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是增强认同教育活动实效性的关键,而增强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并且拓宽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引导路径对认同教育活动起巨大推动作用;教育内容是认同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丰富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是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认同的核心;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对认同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起加速与延缓的作用,积极的教育环境对教育活动起推动作用,消极的教育环境对教育活动起阻碍作用,因此,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