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著名的MM定理后,企业的融资决策便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研究的课题。学者们使用不同理论来分析研究企业的融资决策,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将管理者设想为完全理性的。行为经济学的观点表明在现实社会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因此本文放弃理性管理者的设想,从非理性的角度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如何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水平。本文结合经济学和心理学,在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心态对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的影响时加入了要素内部控制作为调节变量,并且综合考虑了符合国情的产权性质这一因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讨论企业债务融资水平、内部控制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梳理前人的文献提出三个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假设的正确性。本文选取2013~2017年的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将资产负债率作为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的替代变量,将管理者相对薪酬和管理者持股增加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通过迪博内部控制数据库里的内部控制指数判断企业内控的质量。在对大量的数据筛选和处理后我们获得了4575个样本,其中包括过度自信数据712个,非过度自信数据3863个。使用软件SPSS25.0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三个结论:(1)与理性的管理者作比较,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企业会呈现更高的债务融资水平。(2)调节变量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强会削弱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有所抑制。(3)当企业产权性质不同时,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内控对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水平两者关系的削弱更为明显,所以内部控制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债务融资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创新性的加入了内部控制这一调节变量,拓宽了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视角,同时为企业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认识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并加以合理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