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问题的价值取向。我国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引入STS教育研究,近年来STS教育甚至被写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可以说,在高中进行STS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对STS的定义、STS教育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中的STS精神、人教版《稳态与环境》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并统计分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中STS试题所占比例和STS试题内容及特点,确立在《稳态与环境》中实施STS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有效实施STS教育,本文在对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后,提出通过课堂渗透和作业渗透的方式来进行STS教育,并对具体的方法展开介绍。选取4个班级进行对照实验,对《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三节教学内容进行STS教学实验,比较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STS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对STS教育的态度和兴趣。研究结果表明,STS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STS教育内容,采用合适的渗透方式。总之,尽管《稳态与环境》教材中有很多STS教育内容,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刻意渗透,如何合理利用,有效实施,由于具体实际情况复杂,本人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本文只作方法上的初步尝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以借鉴,希望能有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关注《稳态与环境》中的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