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商联(也称民间商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从1991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开始,工商联就承担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使命。近年来,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这个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它在新阶层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工商联的这份使命变得很沉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联面临着现实和未来两方面的新挑战。现实的挑战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群体性变化,而未来的挑战则来自于宏观宪政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来自现实和未来两方面的挑战,既可以使工商联活动空间扩大、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同时也提示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否则在经济社会急剧变化面前将束手无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工商联的建立及组织功能演进的过程,肯定了工商联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取得的成绩。但是通过对工商联会员企业的调查后发现,工商联组织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滑。作者认为,工商联吸引力下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善,使得非公有制企业在工商联之外能有许多渠道获得帮助和信息;二是体制内某些行政部门的行政垄断抑制了工商联商会功能的开发并挤压了经济性的空间;三是工商联干部思想相对滞后,工作机制欠灵活,活动内容不能适应需求。作者通过分析后认为,空谈如何突破现行体制束缚和统战性的约束,改变工商联工作现状并不现实,提高工商联的吸引力还应从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方式入手。因此,本文以工商联多年工作实践为基础,从观念更新和思路优化两个层面讨论新时期工商联如何通过组织变革来保持自身活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工作,并提出了八条操作层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