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发展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视起到了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习者注意力、激活学习者情绪反应等积极作用,但关于教师注视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此外,以往研究发现专家教师与非专家教师的注视行为存在差异,但研究结果存在分歧。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互动理论与社会性注意效应,借助便携式眼动追踪技术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注视模式及其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通过聚类分析了解教师注视模式,进而探究教师注视模式与其专业水平的关系,以及教师注视模式对学习者的课堂投入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机制。本研究招募11名大学教师,对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10分钟有效眼动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问卷了解教师采用不同注视模式对学习者的课堂投入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师眼动数据可聚类为“学习者中心”与“均匀分配”两种注视模式;(2)非专家教师主要采用“学习者中心”的注视模式,而专家教师则采用“均匀分配”的注视模式;(3)与教师注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相比,教师均匀分配注视的学习者课堂投入度、学习体验以及对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更高;(4)学习体验和课堂投入度在教师注视模式与学习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非专家教师会对学习者投入更多关注,而经验更为丰富的专家教师则能够均匀分配注视;(2)教师均匀分配注视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课堂投入、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满意度,并且教师注视模式可通过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课堂投入度来提高其满意度。本研究创新性地使用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教师注视模式及其对学习者影响的探究,发现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采用的注视模式不同,且教师合理分配注视会对学习者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教师注视模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分配提供了实证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