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漆画作品中蕴含的东方意蕴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自己的角度与立场出发,力图梳理福建漆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东方意蕴,追本溯源,使东方漆文化品性得以彰显,或强调视觉符号、或诉求材料特性、或凸显文化象征、或追寻历史印迹、或抓住时代背景。传统漆艺会因时间、地点、人才、创作不同,要领会它的具体内在,就必须仔细研究乃至亲身体验相关内容的文化语境。[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漆的国家,自河姆渡文化的朱漆木碗发展到现在,它承载着我们东方民族太多的衍生、发展和寄托,记载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漆画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其蕴含的东方意蕴显得更加饱满和独特,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现代漆画原作是福建诏安籍吴埜山先生的漆画《象耕图》,创作于1929年,吴埜山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认定为中国现代漆画的第一开创者,美术界权威专家对此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因为吴埜山的漆画《象耕图》的出现给现代漆画艺术历史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现代漆画有了更早的源头。漆画纹饰伴随着漆器已经存在了七千多年,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来说,却仅仅经历了几十年,可以说,漆画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3]正是因为当代漆画作为独立画种发展的时间尚短,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成熟画种来说,还有归纳完善的空间。现阶段漆画用更明确的艺术语言表现这个时代的新面貌、新风向,这意味着关于漆画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笔者主要针对福建漆画艺术家的漆画作品,分析关于传统技艺保留、观念转变、材料创新等方面为例,探究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东方意蕴。本文从中国当代漆画的发展与中国当代漆画地域表现性特征着手,对中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漆画为例,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切入口,分析漆画地域风格形成的成因,进而进入论文主体部分,对福建当代漆画的艺术表现力、语言魅力以及福建当代漆画作品中关于东方意蕴题材的选择进行研究,发掘整理出了大量的福建当代漆画艺术家创作的蕴含东方意蕴的漆画作品。漆的东方美学特征和彰显的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延续,具有广阔的艺术发展前景,并显现出强劲的发展状态,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一个选题。
其他文献
为创新玉米育种新材料,选用热带种质按不同比例导入到温带种质中,构建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以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潜力。结果
选取燕山地区7个‘安梨’株系果实为试材,自然室温下贮藏,研究安梨不同株系后熟前后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安梨’后熟后果实软化、硬度降低,是果实结构中果胶和纤维素
“第三空间”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指明了一种可行的发展方向.从“第三空间”理论的提出、“第三空间”模式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论述
为研究黄颡鱼同工酶系统的组织特异性,分析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品种改良提供有价值的生化遗传指标。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法,对黄颡鱼的血、腮、脑、肝、心、胃、肾
为分析转rolABC基因枳橙GA20ox1基因与rol基因表达的互作关系,进一步阐释其矮化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以转rol基因枳橙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赤霉素的敏感反应,用荧光定量
本文介绍了棉锦抗静电纱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难点,并讨论了工艺参数、纺纱方法、操作方法的改进措施,在合理配置工艺和操作法的条件下,织机的效率达到了90%以上,布面效果
从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各种共享空间模式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从内涵和特征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和研究共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中药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医院门诊180例符合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按Morisky问卷得分情况为
文章阐述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论述了生态足迹与资源节约型发展的关系;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趋势及中国不同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培养他们的校园应该是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但是近年来,校园故意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容易形成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