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亦突破8000美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愈加尖锐突出。我国国有垄断行业倚仗国家赋予的垄断经营权获取巨额垄断利润。在所有者监管缺位的前提下,这种巨额垄断利润没有实现全民共享,而是转化为企业高管、员工的收入及在职消费等,这使得国有垄断行业的劳动收入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的劳动收入,表现在收入分配结构上即为,国有垄断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竞争性行业,而资本收入份额则低于竞争性行业。 为研究国有垄断行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合理,本文先分析全国总体、工业部门国有垄断行业及竞争性行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现状,并从其变化趋势等角度进行合理性分析,再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以及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来测算国有垄断行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程度。通过分析发现,在全国总体及工业部门竞争性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资本收入份额上升的大趋势下,工业部门国有垄断行业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劳动收入份额不断提高而资本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再由合理化评价模型测度得到,我国工业部门国有垄断行业、金融业、及全国总体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评价值分别为0.6694、0.6483及0.9445。显然,全国总体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水平远高于作为第三产业国有垄断行业代表的金融业及工业部门国有垄断行业的水平。工业部门国有垄断行业及金融业要素收入分配合理化评价值的变化趋势表明,我国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水平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并落入不合理区间,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据此,本文在结尾部分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