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2>O<,3>掺杂对氧化锌压敏电阻电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wl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n0压敏电阻由于具有优良的非线性特性、大的浪涌吸收能力以及较高的工作稳定性而在电子、电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制备高电位梯度的ZnO压敏电阻是近期压敏电阻的研究热点和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掺杂稀土氧化物Y2O3的ZnO压敏电阻的电性能和微观结构,采用高能球磨和低温烧结的工艺,在800℃烧结时,制备出电位梯度高达2197V/mm的压敏电阻。 首先研究了高能球磨制备未掺杂Y2O3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工艺条件和电特性,筛选和优化了球磨时间参数和烧结工艺。研究发现高能球磨5h即可制备纯度比较高(Fe元素的污染度为0.78wt%)、晶粒尺寸为43nm、平均粒径为0.605μm的原料粉体,为开发出晶粒均匀、电位梯度较高的压敏电阻提供了可能;最佳烧结温度1000℃比一般的固相法烧结温度降低了100℃-300℃,节省了生产成本。 在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对Bi2O3与Sb2O3进行预处理。采用球磨12h制备出纳米级Bi2O3与Sb2O3,掺杂后的样品在1000℃烧结后,漏电流3.0μA,电位梯度1516V/mm,非线性系数22;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β-Bi2O3与Sb2O3,掺杂后的样品在1000℃烧结后,漏电流9.13μA,电位梯度1696V/mm,非线性系数18.7。 掺杂Y2O3后,采用高能球磨5小时及800℃低温烧结技术,制备了电位梯度达1934-2197V/mm、α为20.8-21.8、IL为0.59-1.04μA及密度为5.46-5.57g/cm3的ZnO压敏电阻陶瓷。XRD谱中,可以发现掺杂Y2O3的压敏电阻陶瓷在800℃烧结时,组织出现四种晶相,即ZnO、γ-Bi2O3、Zn2.33Sb0.67O4及Y2O3相。波谱分析表明,压敏电阻陶瓷的微观结构中,Zn元素的分布主要集中在ZnO晶粒及Zn2.33Sb0.67O4尖晶石相中。Bi元素分布主要在ZnO晶间的富铋相中。Sb元素主要分布在尖晶石相Zn2.33Sb0.67O4中。Y元素主要分布在富铋相周围。有少量尖晶石相中的Zn元素偏低,而Sb元素偏高。对压敏电阻陶瓷晶界的势垒高度ψB、势垒宽度ω、施主浓度Nd及界面态密度Ns计算表明,Y2O3起到受主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发现许多纳米体系具有非热力学极限效应,例如负热容,高熔点等。类似的非热力学极限效应也在核物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分子物理等领域广泛出现
本文对Lu和B分子的势能函数和光谱性质的从头计算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MRCI方法及aug-cc-pvqz基组计算了B的∏与∏对称性中单重态及三重态的势能曲线。所有计算的4个态(∏,∏
本论文采用两种制备方法:磁过滤离子束沉积和脉冲激光蒸发沉积制备了不同微结构(spC含量)的非晶碳薄膜,研究了衬底偏压、衬底温度、脉冲重复频率和单脉冲能量对薄膜结构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