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10报刊民歌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0年至1910年,得新兴传播媒介和印刷技术之助,民歌开始在报刊上刊载,这是民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同时报刊民歌成为该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借助文学启蒙民众的重要载体。民歌借助报刊这个新式传媒,展现出与明清以“私情”为主要特色的民歌迥乎不同的面貌。本文分四个部分,另有绪论和附录作为补充。绪论部分,界定报刊民歌的范围和1900-1910这个历史时期,梳理当前学界清末民初民歌研究大致的情况,择要分析了报刊民歌栏目的名称。第一章,分析报刊民歌滥觞的社会文化土壤。立足于明清士商合流和商业通俗文学发展的背景,结合晚清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的风潮,梳理报刊民歌出现的社会文化条件。第二、三、四章主要以《新小说》《绣像小说》《安徽俗话报》《灿花集》为个案,探讨报刊民歌发展的历史脉络。《新小说》“杂歌谣”栏目是报刊民歌的开端,在“杂歌谣”之后,报刊民歌继续发展,以《绣像小说》“时调唱歌”和《安徽俗话报》“诗词”为主要代表。紧接着具有代表性的是专业民歌刊物《灿花集》的出现。第五章,对报刊民歌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分为时事政治类、社会新闻类、风俗世态类、劝诫类、启蒙类、其它类六大类,总结报刊民歌关切时事的特点,指出其走出明私情民歌藩篱的特殊成就。第六章首先是关注报刊民歌的曲、词形态,此时期的报刊民歌呈现出三种形态:“旧调新词”“旧调旧词”“新调新词”。其次从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受众这三个方面探究了报刊民歌的传播形态。第七章,论述报刊民歌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如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保存社会史料,激发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同时报刊民歌的出现,提高了民歌的社会地位。报刊民歌确定无误的刊刻日期,成为民歌年代考证研究中重要的时间参考。附录第一部分是1900-1910报刊民歌篇目汇录,第二部分是当时四种主要报刊刊载民歌的汇录。1900-1910,是清王朝统治的最后阶段,也是全新政体民国建立的前夜。在此一特殊时期,民歌借助报刊这个新式传媒,较大限度地参与到社会历史文化进程中,因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省厅驻农垦建三江国土资源分局提利用一周时间,在全局十五个农场开展了一系列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日趋成熟,其中的热门研究方向人脸识别取得了飞跃式的提升。在测试集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人眼识别水平,诸多的应用产品纷纷落地,如人脸识别闸机、手机人脸解锁、小区刷脸门禁等,并且应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支付场景。虽然在一些测试集上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很高,但是,面向监控视频、复杂场景的人脸识别技术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自由场景下,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着光照、姿态变
近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如何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成为学校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造价、施工、验收
国务院最近召开全国纺织工业会议,决定限期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并为这一举措的贯彻落实制订了必要的政策。对此,纺织界有识之士深表拥戴,普遍认为,中央经过深思熟虑,采
<正> 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纱、布、厂丝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其次,基本满足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需要,花色、品种日益丰富;再次,创汇水平逐
本文介绍了镇胜高速公路弯腰树隧道洞身段在穿越大型岩溶塌陷区时,所遇到复杂地质条件下塌方施工处治方法及辅助工法.重点介绍了辅助工法中水平和斜向超前小管棚的施工及注浆
<正> 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AEC公司的“CI”,自本世纪50年代在欧美兴起,风靡世界几十年来,势头不减,影响日深。“CI”由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我国南方沿海企业较早认识
<正>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纺织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仅系统内的企业就有近900个,职工人数达26万,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
监理部实行痕迹管理对监理日常管理的规范化、优质化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痕迹管理也能很好地提升监理的企业竞争力、加强监理人员履职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重点提出了痕迹管理
1994年是我国“复关”的关键一年。认真研究乌拉圭回合—揽子协议的各项规则及其可能对我国纺织工业产生的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希望各级主管部门和纺织、服装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