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现场岩芯观察、野外节理统计和室内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测、高压压汞实验、X衍射实验等实验,结合XRMI成像测井解释,对普光东向斜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裂缝特征即构造控因进行了研究。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属特低渗或致密砂岩储层。对PLA及PLB井岩心观测,结合合EMI成像测井解释资料分析表明,须家河组裂缝发育,以近水平缝和斜交缝为主,近直立缝较少发育。PLA井低角度裂缝和斜交缝较为发育,主要为SW或NW向,高角度裂缝倾向集中在150-200°;有效裂缝优势产状为:50-90°∠10-20°、190-220°∠10-20°。PLB井大部分裂缝倾角在60°以内,倾向在180-270°之间,有效裂缝优势产状为10-20°∠40-50°、220-240°∠10-20°。PLA与PLB井优势裂缝的形成均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明显。野外节理测量结果显示以走向以NWW、NW、NE、NEE四个方向最为发育,与区域断层、褶皱发育方向基本一致。在节理组交切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古应力场数据恢复,认为燕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为270°-345°,喜马拉雅运动时期最大主应力方向为30°-60°;本区优势节理发育方向为274°-322°和29°-57°之间,裂缝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时期。靠近断层区域节理密度明显大于远离断层区域的节理密度,构造运动无论是从优势节理发育方向、节理密度、开度及充填等情况都起到关键性的控制作用。节理所处的构造部位、距离断层远近、以及构造运动活动强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研究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而言,大量裂缝的发育促进了高效天然气富集储层形成。